車輪星系(Cartwheel Galaxy,ESO 350-40)
         底圖是可見光所攝照片,小框內是 X 光所攝影像。請用滑鼠移動小框,比較其差異。

 

         底圖是可見光所攝照片,小框內是紅外光影像。請用滑鼠移動小框,比較其差異。

位於 玉夫座 (Sculptor) 內距離地球約 5 億 光年遠、直徑約 15 萬光年的 車輪星系 Cartwheel Galaxy,ESO 350-40,MCG-06-02-022a,PGC 2248)是一個 透鏡狀星系 (S0 星系,Lenticular Galaxy)。 這個星系的樣子呈車輪般光環狀,外部的光環是不少新形成的 雛恆星 。天文學家推斷,這個星系原本是一個像 銀河系 般的 螺旋星系 (Spiral Galaxies), 約在 2 億年以前,因為一個較小的星系撞向此較大星系的中央,才變成今天約 1.5 倍銀河系大小的車輪環狀結構。由於較大星系中心的重力遭小星系扭曲,以致產生震波 (Shock waves), 由中央向外衝,激發外層塵埃星雲生成新恆星。雖然在車輪星雲旁邊發現到有兩個小星系存在,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它們與那次碰撞無關。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錢卓拉 X 光天文台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CXO) 在  2001 年  5 月 26 日針對天球座標 赤經 00 時 37.00 分 41.10 秒、 赤緯  - 33 度 42 分 58.80 秒玉夫座附近,總計進行約 21 小時  X 光 波段觀測影像顯示明亮超重星團輻射出的這些 X 光點光源是 黑洞 (black hole) 和一般的恆星互繞構成 雙星 系統拉扯加熱物質至絕對溫度千萬度 K 時輻射出高能量 X 光。 星系橘黃色內圈是那次碰撞引起的環波,內層紅色表示鄰近恆星被增溫的 有機分子 雲氣,綠色表示質量較小、較老、可見光即可觀測到的恆星。

可見光影像 X 光影像 紅外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