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殘骸 G299.2-2.9

         底圖是可見光所攝照片,小框內是 X 光所攝影像。請用滑鼠移動小框,比較其差異。

位於我們 銀河系 盤面較內部距離我們約 16,000 光年 蒼蠅座 (Musca) 內的 G299.2-2.9 ,可能是顆約 8 倍 太陽質量 的重恆星,歷經 Ia 型 超新星爆發 後所殘留下 白矮星與其 超新星爆發的殘骸雲氣。 此類型超新星的膨脹被天文物理學者用以作為量測 宇宙膨脹加速度 暗能量的探究,發現  G299.2-2.9 比之前所觀測到絕大多數的  Ia 型超新星還來得老。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錢卓拉 X 光天文台 (CXO) 像顯示其雲氣內圈富含大量的鐵和矽 (iron and silicon) 元素,而外層成分較複雜且呈現至少雙環的結構,科學家推測, 這複雜結構和超新星爆發所噴流的 高熱離子氣體 在高速膨脹中的雲氣與塵埃形成對外不平均的壓力有關。這種現象和之前膨脹過程中會呈現均衡壓力的認知迥然不同,這種現象也可用於探究暗能量和宇宙膨脹之間的關聯, 所以有  3 位研究者因此共同榮獲 2011 年諾貝爾物理獎

可見光影像 X 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