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說明 : 為期 133 年週期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 ( comet Swift-Tuttle) 在路過地球軌道時,都會遺留下數量龐大的碎小冰冷小雪球。當每年在 7 月 20 日至 8 月 20 日前後 地球運行進入此碎塊區帶時,都會吸進這些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歷次所殘留下來的小冰雪球進入大氣層,而在大氣層中這些被吸入的碎塊,將會像煙火爆發般地輻射分裂成數塊,呈下雨狀的碎塊墜落,這就是每年在 7 月 20 日至 8 月 20 日出現、於 8 月 13 日達到高潮的「英仙座流星雨」(Perseids) 的成因,是以英仙座 γ 星附近為輻射點出現的流星雨,也稱英仙座 γ 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母天體是周期為133年的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英仙座流星雨與象限儀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並稱為年度三大流星雨。
![]() |
2013 年 8 月 12 ~ 13 日中國河北省張北草原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Xiang Zhan (Beijing Planetarium) 觀測時間:2013 年 8 月 12 ~ 13 日夜 觀測地點:在中國河北省張北草原 簡介:於 4 小時期間用廣角鏡頭拍下了一系列 10 秒長曝光,補捉到 68 顆流星的照片疊加起來,合成了上面這幅英仙座流星雨影像。雖然沙粒大小的彗星碎片在運動時是彼此平行,但視覺上流星雨的流星卻像是 輻散來自英仙座內的一點。 |
![]() |
2013 年 8 月 11 日加拿大安大略省 Oakland 鎮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 Darryl Van Gaal 觀測時間:2013 年 8 月 11 日夜 觀測地點:加拿大安大略省 Oakland 鎮 簡介:來自史威福-搭托彗星的沙粒狀碎片,循著特定軌道繞行太陽,而與地球交錯於英仙座前方。 當地球穿過這顆彗星的軌道時,掉入的碎片就像是源自英仙座。圖像是由 2013 年英仙座流星雨的 13 幅明亮流星照片組合而成。 |
![]() |
2013 年 8 月 12 日 IRIDA 天文台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Emil Ivanov, IRIDA Observatory 觀測時間:2013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IRIDA 天文台 |
![]() |
2013 年 8 月 12 ~ 13 日 Cloudbait 天文台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Chris L Peterson 觀測時間:2013 年 8 月 12 ~ 13 日夜 觀測地點:Cloudbait 天文台 簡介:匯集 2013 年 8 月 12 ~ 13 日兩天晚上 Cloudbait 天文台觀測到 165 幅明亮流星照片組合而成。 |
![]() |
英仙座流星雨伴銀河 影像提供:Jens Hackmann 觀測時間:2012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德國的 Weikersheim 簡介:這幅合成影像中有 6 顆流星,其中一顆有顯著爆炸痕跡火球劃過背景中的銀河。所有的英仙座流星都是來自於英仙座的輻射點。 |
![]() |
魁北克省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Rémi Boucher 觀測時間:2010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加拿大魁北克省南方的 ASTROLab du Mont-Megantic 簡介:這些來自於外太空的英仙座流星雨,數以百萬計的小顆粒以每小時超過 20 萬公里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裡來。這幅影像是拍攝於人口密集的加拿大魁北克省南方 ASTROLab du Mont-Megantic。 |
![]() |
英仙座流星雨之夜 影像提供:Marco Verstraaten 觀測時間:2012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荷蘭 簡介:天文學家 Marco Verstraaten 在 6 小時期間用廣角鏡頭,在荷蘭一個光害不低的地點,記錄了一系列的長曝光流星影像。且疊加這些影像後製作出這幅含有數顆流星跡的精彩照片。影像的星空背景,包括銀河盤面和位在中右方的黯淡仙女座大星系。雖然來自彗星的塵埃微粒都是平行移動,但這些流星卻像 似從天空中英仙座的某點輻射而出。 |
![]() |
2009 年 8 月 12 日 Cloudbait 天文台上空的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Chris Peterson (Cloudbait Observatory) 觀測時間:2009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Cloudbait 天文台 簡介:匯集 2009 年 8 月 12 日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當天晚上 Cloudbait 天文台觀測到明亮流星群劃過天際而合成精彩的影像。令人驚訝的是,在隔天 (也就是 8 月 13 日) 仍有非常大量的流星,其特徵跟前一天相似。 |
![]() |
山頂的流星雨 影像提供:Alex Tudorica, Romanian Society for Meteors and Astronomy;Faculty of Physics, Bucharest University 觀測時間:2008 年 8 月 觀測地點:羅馬尼亞南喀爾巴阡山脈 (Carpathian Mountains) 最高峰之一的 Omu 山頂 簡介:一座比雲和都市還高的山峰頂,是觀賞 8 月英仙座流星雨的好地點。 這幅捕捉到 20 顆拖著長尾掠過星空的明亮流星組合影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
![]() |
極光與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Jimmy Westlake (Colorado Mountain College) 觀測時間:2000 年 8 月 簡介:黝黑的天空有利於觀賞流星雨,因此觀看英仙座流的最佳時機是在清晨時分。 |
![]() |
土耳其上空神秘的線條 影像提供:Tunc Tezel 觀測時間:2007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附近 簡介:這幅曝光時間大約 40 分鐘的照片,當晚正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照片下方的 5 條線條乍看之下似乎就是流星雨的流星。然而,令人意外地,這些線條並末指向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我們並不清楚這些流星的來源。 |
![]() |
2004 年英仙座流星雨 影像提供:Fred Bruenjes 觀測時間:2004 年 8 月 11 日夜 簡介:天文學家 Fred Bruenjes 在 2004 年 8 月 11 ~ 12 日的晚上,延續了 6 小時紀錄一系列曝光時間為 30 秒的影像。合成這些 51 個幾乎迎面而來的流星煙火影像,製作出這幅夏季英仙座流星雨 照片。雖然流星星塵是平行地進入大氣,但是這場流星雨卻像是輻射自位在英仙座內的一點,這種輻射視覺是因為透視效應所造成的,讓原來的平行線像是在遠方聚在一起。 |
![]() |
英仙座流星雨火流星 影像提供:D. Polishook, N. Brosch, & I. Manulis (Tel-Aviv U., Wise Obs.), and Spacegaurd Israel 觀測時間:2001 年 11 月 18 日夜 觀測地點:Wise Observatory |
![]() |
七彩的英仙座流星 影像提供:Dirk Obudzinski 觀測時間:2002 年 8 月 13 日夜 觀測地點:美國亞利桑那州 Sedona 地區 簡介:雖然人類的肉眼通常看不到流星的顏色,不過流星實際是彩色的。 這幅利用高速彩色底片所拍攝的這顆英仙座流星雨流星,就帶著彩虹般的流星跡掠過天空。這顆流星是一粒從史威福-塔托彗星彗尾掉出的塵埃,它以每小時 20 萬公里的高速闖入地球的大氣。 由於和大氣摩擦,塵埃微粒會發生汽化並使它路徑上的原子游離發光,因此留下了一道很短暫的流星跡。 流星跡頂端的綠色色澤,一般認為是由位在 100 公里高空的氧所產生的,而彗星塵內的鈉原子和其他元素,造成流星跡橘紅色的色彩。 |
![]() |
1993 年的一顆英仙座火流星 影像提供:S. Kohle & B. Koch, Bonn University 觀測時間:1993 年 8 月 12 日夜 觀測地點:Bonn University 簡介:這幅影像中是一顆 1993 的英仙座火流星,影像的顏色是代表色,不過已經過數位增強對比。 當流星掠過夜空時,大氣中受激的原子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影像中綠色流星跡的來源仍然未明,不過有可能是來自大氣中的氧。 |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