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主題介紹 ─ 太陽


回到今日主題畫面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壹、太陽基本資料:

半徑 體積 質量 平均密度 中心密度 外層雲溫度
自轉週期 赤道面與黃道面夾角 表面重力 逃逸速度 扁率 大氣層氣體成分
磁場 重力加速度          

 

、太陽的誕生與演化
 
太陽可能是誕生在濃密的星際雲氣裡? 黃道面是怎麼形成的? 環繞太陽的塵埃環與盤面是這樣? 太陽系形成初期可能的外在環境 太陽系、銀河系和鄰近星系 M 31 的相對位置 太陽系外觀呈現的盾形擾動 (Bow Shock)
太陽系誕生時的可能情境 太陽形成初期的噴出物是這些?(1) 太陽形成初期的噴出物是這些?(2) 太陽形成初期的噴出物是這些?(3) 太陽形成初期周遭會是如此的情景?(1) 太陽形成初期周遭會是如此的情景?(2)
太陽形成初期周遭會是如此的情景?(3) 太陽形成初期周遭會是如此的情景?(4) 太陽形成初期周遭會是如此的情景?(5)

 

、太陽是太陽系家族的核心
 

 

太陽內部是個什麼東西?
圖示由內到外的太陽結構和表面現象 太陽的前世風華 氘-氚核融合 質子-質子鏈反應 核融合與能量釋放 碳氮氧循環
熱碳氮氧循環 (HCNO cycle) 太陽內部組成的秘密 太陽內部能量的傳導模式 太陽內部能量的輻射模式 不同的恆星質量內部傳遞能量的順序與比例 太陽內部能量的對流模式
對流層南北半球的流動與形成的磁場 太陽內部擺不平的能量 恆星內部的重力和熱壓力對抗 超新星爆發仍將會保留下高密度的核心 太陽的身份記載 太陽可能是二代恆星

 

伍、太陽表面的風采

太陽表面的風采 光球層 (Photosphere) 色球層 (Chromosphere) 日冕 (Solar Corona) 米粒組織 (Granule) 針狀體 (Spicule)
日珥 (Prominence) 如海嘯般的日震景觀 太陽磁場惹的禍 太陽黑子 (Sunspot) 觀察太陽黑子的移動可以知道太陽的自轉情形 光斑
閃焰耀斑 (Flare) 日冕物質拋射 (Coronal Mass Ejection,CME) 太陽風 (Solar wind) 從日冕洞竄出形成太陽風 太陽磁層 (Magnetrosphere) 磁圈
大氣層 光球層 色球層 日冕 太陽黑子 米粒組織
光斑 針狀體 閃焰耀斑 日珥 太陽風  
黑子極大期 : 蝴蝶圖示 太陽黑子與太陽周期性的運動        

 

陸、太陽與行星、衛星的關係

閃焰耀斑與行星關係 盾形擾動 極光 潮汐 日食 月食
彗星 黃道面        

 

柒、太陽表面的活動

太陽表面的活動 太陽公轉的曆法故事 冬至和夏至的週期 近日點與遠日點 地球繞行太陽公轉形成星空變化的規律時間 北極在哪?
自轉中的太陽表徵 行星際磁場 (IMF) 帕克螺旋 太陽黑子周期 太陽表面的活躍周期 太陽黑子的生成機制
太陽黑子下方的磁力線分佈結構 太陽周期 太陽黑子周期對地球的影響 400 年來的太陽黑子觀測史 400 年來的太陽黑子觀測史和地球大氣層中 14C 變化量 太陽磁場和太陽風營造的太陽圈籠罩保護著太陽系
以地磁指數預測太陽活動周期的震幅 劇烈的太陽閃焰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活動 衝向地球的劇烈日冕物質拋射 受太陽風影響的地球環境

 

捌、太陽風的真象

恆星風(Stellar Wind) 恆星風和雛恆星震波的傑作 舞蹈中的太陽風 太陽風的形成 往外吹襲的太陽風 星球磁力圈
地球的磁場和磁層 太陽磁場和太陽風塑造出的太陽磁圈 日冕物質拋射形成太陽風與行星的關係 盾形震波 (Bow Shock) 行星盾形震波的形成 太陽盾形震波阻擋從銀河中心來的星系風吹襲
獵戶座星雲內和 M17 裡的盾形震波 極光 (Aurora) 繽紛的極光 木星上的極光 土星上的極光變化 太陽風造成了彗星各方向不同形狀與組成份的彗尾
紫外光和太陽風可能誘導出冰冷太空中有機化學反應 星際分子雲核裡的氨基乙酸 新恆星誕生的激波與生命有機物質的關聯 在宇宙早期發現生命素材 生命素材分子與行星的可能關聯 彗星尾裡找著的生命素材分子
C/2012 S1 世紀大彗星接近了 太空風帆        

 

玖、目不轉睛地盯住太陽變化的太空觀測衛星
 
拉格朗日點 (Lagrange points) 上的太空觀測衛星 太陽與太陽圈觀測台 (SOHO) 日冕物質拋射物質 (CME) 太陽動力學天文台(SDO) 日震 日地關聯天文台(STEREO)
日冕物質拋射 (CME) 陽光衛星 (Yohkoh) 軌道太陽天文台 (OSO)、先進合成探索器 (ACE) 太陽過渡區與日冕探測器 (TRACE) 太陽極大期任務衛星 (SMM) 先鋒無人探索計畫 (Pioneer program)
先鋒 11 號(Pioneer 11) 先鋒 10 號與先鋒 11 號攜帶的鍍金鋁版圖案 航海家號探索計畫 (Voyager program) 航海家 1 號(Voyager 1) 航海家 2 號 (Voyager 2)

 

、太陽探測史
 

 


  2001. 07. 02.

微中子天文學 : 微中子的類型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NMNS)
                                  蘇明俊 (STU)

最近更新日期 : 2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