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主題介紹 ─ 天文學家


回到今日主題畫面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壹、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

洛下閎造渾儀 耿壽昌創製渾象 張衡創製水運渾天儀 郭守敬創製簡儀
蘇頌造水運儀象台 郭守敬創製窺衡 蘇頌:新儀象法要 王致遠:蘇州石刻天文圖
史伯:五行學說 郭守敬創製仰儀    





貳、古希臘天文家

泰利斯 (Thales) 亞諾芝曼德(Anaximander) 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菲洛勞斯 (Philolaus)
柏拉圖(Plato) 攸多克斯 (Eudoxusu)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
阿波羅尼士(Apollonius) 厄拉托西尼 (Eratosthenes) 希巴克斯(Hipparchus)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托勒密的地心體系要點 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指出「數字和規律」是描述時間的兩項要素 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韻律樂譜 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月相變換是時間的「大自然標準」
       





參、中古世紀天文家

哥白尼 哥白尼:以太陽為宇宙中心的日心體系 哥白尼首倡「日心體系」的動機 哥白尼「日心體系」的要點
哥白尼倡導「日心體系」的影響      
第谷布拉赫 第谷:方位儀與象限儀 第谷星象儀與中國渾象 第谷渾儀與中國渾天儀
中古歐洲的宇宙觀:第谷體系 第谷:橫斷點分弧法與六分儀 第谷最常用的天文儀器之一:牆式象限儀 第谷最喜愛的天文儀器之一:大渾儀
第谷的汶島天文觀測台      
刻卜勒 刻卜勒正多面體模型 刻卜勒從觀測中領悟出的火星公轉軌道 刻卜勒的行星第二和第三運動定律
伽利略 伽利略折射式透鏡望遠鏡 伽利略衛星的發現 伽利略: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伽利略座標變換 伽利略的土星觀測 伽利略用望遠鏡觀測月亮  
牛頓 牛頓反射式面鏡望遠鏡 牛頓描述重力和物體的運動 物理學的相對性問題 (牛頓力學篇)
赫維留(J. Hevelius):長焦距的光學望遠鏡 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 框架吊透鏡省去鏡筒的光學望遠鏡 卡西尼(G. D. Cassini) 發現土星環縫 霍爾(C. M. Hall)發明消色差的折射物鏡
威廉•赫瑟爾(William Herschel) 繪製了第一張詳細的銀河天體圖 弗朗哈佛(Joseph Fraunhofer) 建造了一座精巧時控台座的追蹤星體望遠鏡 威廉•巴森茲(William Parsons) 首度描繪螺旋狀星雲 利比希(J. Liebig)發明了在玻璃上鍍銀的技術
華耳 (Walther) 發明了機械時鐘 Johann TiTius 和 Johann Bode:「波德定律 (TiTius - Bode Rule) 」 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 發現「泰坦(Titan)」 卡西尼的土星觀測
James Keeler 和庫柏 (Gerard Kuiper) 的土星觀測 富可(J.B. Foucault)設計富可擺證實地球的轉動 梅西爾 (Charles Messier):梅西爾星雲目錄表 威廉˙赫歇耳 (William Herschel) 和 約翰˙赫歇耳 (John Herschel):GC 星表
德雷耳 (J.L.E. Dreyer):NGC 星表 Hevelius 繪出了首幅月面地形圖 Riccioli 繪出了首幅月面坑谷等地形圖且一一命名 笛卡兒 (Rene Descartes) 提出「太陽渦流 (solar vortex)」概念
湯瑪士 (Thomas Digges) 提出恆星分布於「無限的」空間的想像      





肆、近代天文家

馬克斯威爾:電磁波頻譜 馬克斯威爾方程式 馬克士威方程式在洛仁子變換下的不變性  
喬治加墨 (George Gamov):大霹靂 (Big-Bang) 理論 馬休茲 (Matthews) 發現似星體 約塞琳貝爾 (Jocelyn Bell) 發現脈衝星 彭齊亞斯 (A. Penzias) 和威爾遜 (R.W.Wilson) 發現微波背景輻射
都卜勒 (Doppler):藍位移和紅位移 顏斯基 (Karl Jansky) 和雷伯 (G. Reber) 造旋轉天線陣 賴爾 (Martin Ryle) 創製雙天線線電干涉儀 John Couch Adams 發現海王星
Clyde Tombaugh 發現冥王星 約塞琳貝爾 (Jocelyn Bell) 與波霎 Biermann 發現太陽風 Carswell、Walsh 和 Weyman 發現重力透鏡的海市蜃樓現象 
瑪格麗特杰勒和約翰修茲勞發現星系長城 鮑立 (Wolfgang Pauli) 提出「微中子 (Neutrino)」學說  阮勒斯 (F.Reines) 和柯文 (C.Cowan) 發現微中子與其反粒子 哈柏 (Hubble):星系種類結構圖
狄拉克 (P.A.M. Dirac) 提出「正子 (positron)」的反物質概念 安德森發現墊子反粒子的軌跡 道耳吞 (Daton) 推測「原子 (atom)」的存在 哈柏 (Hubble) 探索遙遠的星系
Kip Thorne 首先提出以「蟲洞穿梭時空」的構想 洛仁子座標變換 明可士基 (Hermeann Minkowski) 空間 在洛仁子變換下的洛仁子運動方程
Hermann Weyl 首先提到「規範場 (Gauge field)」 雷蒙.戴維斯 (Raymond Davis) 開啟微中子天文學研究 小柴昌俊 (Mastoshi Koshba) 的超新星微中子景象 吉亞康尼 (Riccardo Giacconi Jr ) 發現宇宙 X 射線源
Alexander Friedmann 和 Georges Lemaitre 的宇宙膨脹論點 哈柏宇宙膨脹的觀測 喬治•加墨 (George Gamow) 的大霹靂學說 Robert Wilson 與 Arno Penzias 宇宙背景的微波輻射
Roger Penrose 與 Stephen Hawking 大霹靂說的理論驗證 Curtis 和 Shapley 的宇宙規模之大辯論 Sheldon Glashow 與 Steven Weinberg 弱電作用的統合 Freeman Dyson 膨脹宇宙的原始物質衰變和 Alan Guth 原始宇宙膨脹趨勢
愛因斯坦最終的夢想 ─ 交互作用的統合 Margaret Geller 發現星系長城和 Vera Rubin 的黑暗物質論點 George Smoot 的多重宇宙論點 Paczynski 和 Lamb 的 γ 射線爆距離之大辯論
Tammann 和 van den Bergh 的宇宙大小之大辯論 Peebles 和 Turner 的宇宙自然法則之大辯論    

    

「世紀風雲人物 ─ 愛因斯坦」展
「世紀風雲人物 ─ 愛因斯坦」展開展訊息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879 ~ 1894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895 ~ 1904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905 ~ 1914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915 ~ 1921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922 ~ 1930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930 ~ 1938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939 ~ 1946
愛因斯坦重要年表 ─ 1946 ~ 1955 愛因斯坦的重大影響 愛因斯坦對大自然的態度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奇蹟之年的四篇革命性論文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與量子論 愛因斯坦與波爾的幽默對話
愛因斯坦與統一場論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一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二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三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四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五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六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七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八 為什麼我們需要這個展的理由之九 愛因斯坦與澳大利亞 愛因斯坦的光偏折理論與澳大利亞觀測
愛因斯坦論科學家的道德作用 愛因斯坦與和平主義 愛因斯坦與原子彈 愛因斯坦與核威脅
愛因斯坦對於公民自由的關注 愛因斯坦的社會觀點 愛因斯坦的經濟觀點 愛因斯坦的猶太血緣
愛因斯坦論基督教與猶太教 愛因斯坦與猶太民族主義 愛因斯坦對耶路撒冷的印象 愛因斯坦與猶太人被大屠殺
愛因斯坦生平背景 愛因斯坦的性格 愛因斯坦的家庭生活 愛因斯坦給前後任妻子的信
邀請愛因斯坦對出任以色列總統 愛因斯坦對出任以色列總統的態度 愛因斯坦與希伯來大學 愛因斯坦談教師與學生
愛因斯坦談獨立思維的教育 愛因斯坦談教育與人類未來的和平保障 愛因斯坦的音樂休閒生活 愛因斯坦的航海休閒生活
愛因斯坦與兒童 愛因斯坦神話 愛因斯坦被記者圍追堵截 愛因斯坦的形象無所不在
愛因斯坦被選為世紀風雲人物 愛因斯坦給後代子孫的話 從愛因斯坦特展談科學靈感 愛因斯坦的珍奇檔案
愛因斯坦的珍奇檔案 愛因斯坦走了,留給我們的是什麼?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NMNS)
                                      王夕堯 (NTPU)
                                   蘇明俊 (STU)

最近更新日期 : 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