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主題介紹 ─ 光學望遠鏡的演進


回到今日主題畫面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壹、何謂光學望遠鏡?


        在望遠鏡發明之前的數千年裡,人類只能以肉眼觀看宇宙。 後來望遠鏡發明了,而我們對天空的看法也永遠的改變了。 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天文科學家誕生了, 這項儀器使得遙遠的物體看起來更近、更大、更亮。 1609 年,義大利人伽利略首先將其應用於天空。 伽利略的望遠鏡是利用透鏡聚集光, 且將其會聚於一點,產生放大的影像, 他是應用著光線穿過玻璃時會彎曲(透鏡折射)的原理, 所以伽利略的望遠鏡被稱為「折射式望遠鏡」。 六十年後,英國科學家牛頓發明了以反射面鏡取代的望遠鏡, 他是應用著凹(向內彎曲的)面鏡將光反射於一點上,並產生放大的影像, 且免除了光經過透鏡時會產生的色差現象。 所以牛頓的望遠鏡被稱為「反射式望遠鏡」。 接下來許多偉大的天文學家又精研、改進此二項設計。 上圖說明折射式凸透鏡和反射式凹面鏡成像原理的差異。
 

貳、中古世紀光學望遠鏡的演進:

伽利略折射式望遠鏡
牛頓反射式面鏡望遠鏡
光學望遠鏡帶來的震憾
 觀測與實驗

 眼見為憑的信念

 
消色差的折射式望遠鏡
   


 

參、 17、18、19 世紀光學望遠鏡的演進:

 長焦距的光學望遠鏡
1659 年,惠更斯 — 框架吊透鏡省去鏡筒
 1675 年,卡西尼 — 發現土星環縫
1826 年,弗朗哈佛 — 建造了一座精巧時控台座的追蹤星體望遠鏡
1826 年,弗朗哈佛 — 建造了一座精巧時控台座的追蹤星體望遠鏡
1845 年,威廉•巴森茲 — 首度描繪螺旋狀星雲
 1897 年,葉凱士望遠鏡 — 首度證實銀河系是一種螺旋狀星系
   
   



 

肆 、20 世紀光學望遠鏡的演進:

 1918 年,哈柏 — 探索遙遠的星系
度銀的鏡面
 1947 年,加州巴洛馬山的赫爾望遠鏡探索天文的大尺度
 1970 年,前蘇聯研製的 6 公尺口徑反射式望遠鏡
  1977 年,多面反射鏡組成單一影像
 1986 年,電子藕合裝置 (CCD) 強化的影像促使我們形成許多不同的新見解 (新觀念)
 1990 年,拼嵌式望遠鏡具有成本低廉、修補時易移動的優點
 1990 年,哈柏太空望遠鏡 — 威力的太空望遠鏡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NMNS)
                                      王夕堯 (NTPU)
                                   蘇明俊 (STU)

最近更新日期 : 200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