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主題介紹 ─ 系外行星


回到今日主題畫面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2012. 02. 01.

太陽系外行星 OGLE-2005-BLG-390Lb  

 


壹、 太陽系的範圍與組成:

        我們的 太陽 只是 銀河系 中數千億顆星球 (Stars) 中的一個, 而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數十億 星系 (galaxies) 之一。 太陽是一顆明亮的恆星,直徑約 145 萬公里,約有 50 億年的歷史,且至少將再持續發光 50 億年, 而且將光與熱放射至太空中。太陽每秒鐘將 400 萬公噸的 質量轉變為能量 ,而且至少將再持續進行 50 億年。 太陽佔了 太陽系 所有 質量 (mass) 的 99% ,它半徑幾乎是最大行星 (木星) 的 10 倍大,而木星本身的大小就足以包含所有其他的行星。 太陽系除了太陽外,包括繞著太陽運行的「 行星 (Planets)」、 小行星 (Asteroids) 和 彗星 (Comets), 以及繞著行星運動的 衛星 (Moons)。 而行星由太陽往外數算依序為 水星 (Mercury)、 金星 (Venus)、 地球 火星 (Mars)、 小行星帶 木星 (Jupiter)、 土星 (Saturn)、 天王星 (Uranus)、 海王星 (Neptune)、 包含 冥王星 (Pluto)在內的 庫柏小行星帶 (Kuiper belt)、以及眾多彗星體分布的 歐特雲 (Oort cloud)。 我們太陽系離最近的另一顆恆星達 4.2 光年遠。

 

貳、找尋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方法與計畫:

        

都卜勒效應的方法  凌日變光星的觀測方法  掩星觀測法  恆星自行天體測定法  脈衝星計時法
重力微透鏡法  恆星盤法  直接攝影  應用紅外光太空望遠鏡  應用太空望遠鏡干涉測量法
太空望遠鏡遮光觀測法  凌日變分法(TTV and TDV)   極化測定術(Polarimetry)  恆星大氣的汙染  軌道相位反射光的變化
食聯星最小時間 曙光無線電波輻射 類地行星發現號 (TPF) 對流旋轉和行星掩星任務(COROT) 刻卜勒太空任務 (Kepler Mission)
達爾文計畫 (Darwin) 與蓋亞任務 (Gaia Mission) 其他凌日法系外行星巡天搜尋計畫

 

參、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探索史  碳行星 環聯星運轉行星 冥府行星 無核行星
熱木星 類木行星 大離心率類木行星 氦氣行星 熱海王星
流浪行星 鐵行星 海洋行星 脈衝星行星 類地行星
超級地球 薩達斯基太陽系外行星分類法 以重力微透鏡法找著已確認的行星 以凌日變光法找著已確認的行星 以脈衝星計時法找著已確認的行星
以直接天文攝影找著已確認的行星 以都卜勒效應法找著已確認的行星 已確認的多行星系統 系外行星的母恆星 棕矮星
行星狀態之最 行星軌道之最 母恆星性質之最 恆星與原行星盤

 

肆、地外生命探究:

地外生命  行星適居性 生化型態假說 地球殊異假說 德雷克公式
地球之最 ─ 海平面高度篇  地球之最 ─ 溫度篇 地球之最 ─ 深度篇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NMNS)
                                  蘇明俊 (STU)

最近更新日期 : 20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