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主題介紹 ─ 曆法


回到今日主題畫面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壹、何謂『 曆法 』?

       所謂的「曆法」,是根據天象變換的自然規律, 來計量長時間間隔、判斷氣候變化、 預測季節的法則。 具體內容上,曆法涵蓋每年月份、天數的分配,和季節、氣候的變換等內容。 制定依據上,曆法起源於大自然的規律變換, 記載著太陽月亮、 五大行星 (、水、 ) 在星空背景中的運行和 日月食的推算。也就是說,曆法起源於大自然的規律變換, 先民根據這種天象變換的自然規律, 來計量長時間間隔、判斷氣候變化、 預測季節而制定出「曆法」的法則。 但先民們怎麼會知道與瞭解這種大自然的規律呢? 古籍上多處有著以觀察日、月、星辰,向人們預報季節時令的「觀象授時」記載。換言之,曆法的產生和改革史就是古代天文學的啟蒙和發展史。 而天文學史的啟蒙乃源自於先民對於大自然規律的體驗, 造成了民智因此能從矇矓初開,進而累積了晝夜交替寒來暑往月相圓缺變化動植物規律成長與活動的知能, 也學會了族群的生活、意識的表達、智識的傳承,方有了人類文明的誕生與各門自然科學的興起。 因此,曆法的起源和改革史,可說是人類古文明發源史。

 

 

貳、曆法與節氣

曆法起源於大自然的規律   曆法的產生係由民智從矇矓初開   大火太陽在曆法中的地位   月亮在曆法中的規律周期  
行星在曆法中的地位   日月星辰規律運行帶來的「日」子   圭表與曆法   赤道式日晷與地球的自轉  
地平式日晷與 24 方位   時辰與紀時   陽曆   陰曆  
農民曆 (夏曆)   古羅馬曆法與努馬曆法   儒略曆   格里曆  
中國和歐洲古代曆法的異同   春節在哪一天?   19 年 7 閏法   60 甲子  
古人「八字」與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黃道吉日與凶日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  
閏年、閏月與閏秒   四季的開始   北回歸線附近的四季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NMNS)
                                     王夕堯 (NTPU)
                                   蘇明俊 (STU)

最近更新日期 : 200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