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
壹、何謂『 曆法 』?
所謂的「曆法」,是根據天象變換的自然規律, 來計量長時間間隔、判斷氣候變化、 預測季節的法則。 具體內容上,曆法涵蓋每年月份、天數的分配,和季節、氣候的變換等內容。 制定依據上,曆法起源於大自然的規律變換, 記載著太陽、 月亮、 五大行星 (金、 木、水、 火、 土) 在星空背景中的運行和 日月食的推算。也就是說,曆法起源於大自然的規律變換, 先民根據這種天象變換的自然規律, 來計量長時間間隔、判斷氣候變化、 預測季節而制定出「曆法」的法則。 但先民們怎麼會知道與瞭解這種大自然的規律呢? 古籍上多處有著以觀察日、月、星辰,向人們預報季節時令的「觀象授時」記載。換言之,曆法的產生和改革史就是古代天文學的啟蒙和發展史。 而天文學史的啟蒙乃源自於先民對於大自然規律的體驗, 造成了民智因此能從矇矓初開,進而累積了晝夜交替、 寒來暑往、 月相圓缺變化、 動植物規律成長與活動的知能, 也學會了族群的生活、意識的表達、智識的傳承,方有了人類文明的誕生與各門自然科學的興起。 因此,曆法的起源和改革史,可說是人類古文明發源史。
貳、曆法與節氣 :
最近更新日期 : 200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