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
![]() |
史匹哲紅外光太空望遠鏡:
2003 年升空加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壯大太空觀測行列的 史匹哲 (Spitzer)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
(Spitzer Science center,簡稱
Spitzer ),是 NASA
在太空中最新的一架大型天文望遠鏡。當然,它所裝置的 紅外光
偵測裝備的靈敏度和圖像的解析能力會是之前所有的太空望遠鏡的裝置所不及。
因此,天文學家對 Spitzer 觀測任務充滿著更大的期望。 史匹哲紅外光太空望遠鏡 (Spitzer ) 主要任務,是在 3 微米至 180 微米 的 紅外光波段的範圍 廣泛的全面探究宇宙。 它上面的主要裝備有三: 一、涵蓋波頻在 3.6 微米 (測量溫度 T ~ 805 K)、 4.5 微米 (T~ 644 K)、5.8 微米 (T ~ 500 K) 和 8.0 微米 (T ~ 362 K) 4 波頻的「紅外陣列相機 (Infrared Array Camera,IRAC)」。 二、一套在 5.2 微米 (T ~ 557 K) 至 38 微米 (T ~ 76 K) 波長的適中解析度「紅外攝譜儀 (Infrared Spectrograph,IRS)」。 三、涵蓋波頻在 24 微米 (T ~ 120.8 K)、70 微米 (T ~ 41.4 K) 和 160 微米 (T ~ 18 K) 波頻的「多重波頻成像光度計 (Multiband Imaging Photometer,MIPS)」。 Spitzer 集中地觀測 棕矮星 、 太陽系外行星 、 行星的形成初期之原行星 (protoplanetary)、環繞 行星週遭的碎片盤面 (disks) 、 極端明亮的 星系 、 活躍的星系,以及 早期宇宙 。 目前的成果是已經留下了鉅大量的觀測資料尚等待分析和專有的建檔。 |
壹、熱輻射與紅外光:
貳、史匹哲紅外光太空望遠鏡 (Spitzer ) :
NASA 4 大太空天文台計畫的分工 | Spitzer 規劃與先驅者:萊曼•史匹哲 |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Spitzer ) | 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的紅外光天文觀測 | 宇宙簡史觀測在各個波段太空望遠鏡裡的分工 |
參、太陽系裡的星體:
發現土星巨大塵埃環 | Schwassmann-Wachmann 1 彗星 | Encke 彗星殘骸軌跡 | 木星族彗星 | 百萬計破裂彗星碎屑呈現的彗尾 | 圖解一顆爆發的彗星 |
肆、太陽系外行星:
首圖示系外熱行星大氣 | 原行星盤面的紅外譜線 | 譜線顯示原行星盤面的結構 | NGC 1333 裡冒蒸汽的恆星 | 環繞雛恆星的行星生成盤面 | Kepler-10 恆星族畫像 |
伍、星球的形成與生命起源的有機素材:
陸、銀河系盤面:
柒、星雲:
捌、星團:
塵埃帷幔後的星系化石 | 銀河系裡新找到的星團 | M 45 的紅外光影像 | 冠冕星團的紅外光影像 | 半人馬座 ω 球狀星團紅外光影像 |
玖、星系:
什、早期宇宙:
什壹、不同波段影像疊圖比對:
BHR 71 | HH 46/47 | 北美洲星雲在紅外光影像中消失 | 指向船底座 η 星的雲柱 |
可見光無法察覺的重恆星死亡餘波 | M 20 | M 31 | M 42、M 43 |
M 51 | M 81 | M 82 | M 101 |
M 104 | M 17 | NGC 2264 | 天線星系 |
什貳、星空不同波段影對照動畫影片:(*mov)
最近更新日期 : 201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