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2 年 3 月 12 日
 

太陽系外行星特展 (41):地外生命 (Extraterrestrial life)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前幾天我們探究太陽系 外的 行星系統 會有何特徵,介紹了探討這些行星的組成、大小、結構、大氣成分、運行方式等特徵種類。至於, 會不會在這些 系外行星 (extrasolar planet) 裡找到生命體呢?若是找著了與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環境生存條件類似極其相似的 超級地球 ,它們的生存長像會是甚麼樣子?自古以來的民間傳說或科幻小說 (Extraterrestrials in fiction),地外生命 (Extraterrestrial life) 總是熱門的話題之一。 近代天文學家宣稱在隕石中找到了疑似微生物化石,再加上新聞媒體上大量關於 不明飛行物體 ( 幽浮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s) 的報導,以及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充斥,使得外星生命的傳聞繪聲繪影。 為此之故,在本網站中曾再 2008 年討論過「面對與外星人相關傳聞的真象」, 介紹了 埃及金字塔的建築工程 51 區 農作物驟現的圖案 火星上的人面像 羅茲威爾事件 外星人屍體解剖 碟形飛行器 外星人植入物與綁架 ,以及 面對相關傳聞該有的心態 的傳聞、疑惑與科學的分析。

         2009 年國際天文活動年,本網站在紀念 400 年前 (1609 年) 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1564.2.15. - 1642.1.8.) 將 望遠鏡 朝向星空進行觀測,並將觀測發現出版了《兩個世界的對話》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 一書,嶄新的觀測結果大大地打開了人們對星空的視野,也開創了近代天文學的觀測史與人類對宇宙大自然的認知。以及天擇論倡導者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誕生 200 年、《物種原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出版 150 年紀念。 特別舉辦結合這兩大自然科學領域的嶄新學科 ─ 天體生物學 (Astrobiology) 特展 。除了介紹天體生物學的主要研究課題,包括:什麼是生命?生命怎樣在 地球 誕生?生命能忍受怎樣的環境?在其他星球上,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會是什麼?如何知道其他星球上,有否生命存活?•••等等宇宙生物學課題。特展內容還詳加介紹新近天文觀測上的重大成果,主題包括 地外生命與文明的搜尋史 古文明透露的生命起源訊息 彗星帶來的驚奇 隕石揭開生命起源素材的啟示 恆星一生演化的啟示 適合生命孕育與繁衍的條件 太陽系裡被質疑可能會有生命跡象的星球 落不停的宇宙雨 Miller-Urey 實驗、Jason Dworkin 實驗 星系裡搜尋到文明的機率 我們是宇宙生命的移民? 史匹哲紅外光太空望遠鏡關於生命起源的觀測

         2010-2011 年在極端環境的新生物發現、人造合成細胞的誕生、地球奇異菌種吃砷的細菌和 DNA 分子液晶相透露出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無論是發現了不需氧氣及可存活的榿甲門動物、 南極冰下沃斯托克湖裡的生物、死海湖底發現新生命,或是對於地球生命起源可能不只一次的質疑•••等等進展,更加深了人們關於地外生物的好奇與遐思。今年在農民曆上屬龍年,特以近代天文觀測上的 超新星爆發 形成位於 麒麟座 (Monoceros) 內橫跨約 14 光年的 行星狀星雲   V 838 左上圖照 ,與右上圖是科學家猜測自稱「龍的傳人」在古代見到的景觀,他們也許是知道、或許是懷疑其祖先的根源, 與超新星的爆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明日主題 : 太陽系外行星特展 (42):行星適居性 (Planetary habitability)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835 年 3 月 12 日,美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科幻小說作者 Simon Newcomb (1835.3.12. - 1909.7.11.)出生。他在計時器方面有所貢獻。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系列(一)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揭開星空的奧秘 ─ 系列(二) 星座探奇 天文動畫影片 ─ 紅外光攝影集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