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2 年 2 月 25 日

太陽系外行星特展 (25):碳行星 (Carbon planet)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近期來, 我們探究了天文學家常用的 幾種找尋到太陽系外星球之可行性方法 ,也介紹了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和歐洲太空總署 (ESA) 現有或計畫在太空中以尋找系外行星為主要任務如 對流旋轉和行星掩星任務 (COROT)、 刻卜勒太空任務 (Kepler Mission) 、 達爾文計畫 (Darwin) 與蓋亞任務 (Gaia Mission) 等幾個太空探索器, 以及在地面上值得重視如 跨大西洋系外行星搜尋計畫 Trans-atlantic Exoplanet SurveyTrES)、 匈牙利自動望遠鏡網路計劃 (HATNet ProjectHAT)和 XO 望遠鏡 (XO Telescope)等計畫。 那麼,它們要找尋 太陽系 外的 行星系統 會有何特徵呢?接下去的幾天裡,我們將探討這些行星的組成、大小、結構、大氣成分、運行方式等特徵種類。

        首先,介紹俗稱「鑽石行星」的碳行星 (Carbon planet), 它是由美國天文學家 Marc Kuchner (1972.8.7. -) 最先提出一種內部可能存在厚達幾十公里鑽石內層的 類地行星 (Terrestrial planets) 。碳行星可在不少恆星的 原行星盤 (proplanetary disk) 中產生,如果它們真的擁有大量碳元素 且缺少氧狀態,它們的演化將與 地球 金星 火星 等這些主要以矽氧化合物的 行星 (planets) 截然不同。 依據理論推測碳行星會擁有豐富的鐵內核,此特徵與已知的 類地行星 (Terrestrial planets) 相似,而內核上層則由很厚的碳化矽及碳化鈦,然後是會以石墨形態存在的碳元素層。如果行星的體積夠大且足夠壓力,碳元素層的底部便能擠壓出鑽石。碳行星的表面會充滿碳氫化合物及一氧化碳,如果有水存在的話,它們更有機會孕育出生命。 上圖是天體藝術家筆下鑽石行星的想像圖像。 

明日主題 : 太陽系外行星特展 (26):環聯星運轉行星 (Circumbinary planet)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71 年 2 月 25 日,瑞典生物化學家特奧多爾•斯韋德貝里(Theodor Svedberg,1884. 8.30. - 1971. 2.25.)逝世。他在 1905 年根據德國膠體化學家日格蒙迪(Richard Adolf Zsigmondy,1865.4.1.-1929. 9.24.)和西登托普夫的設計組裝了高倍顯微鏡。於 1907 年提出在高倍顯微鏡下觀測到的布朗運動 (Brownian motion) 之膠體行為。他還探討了粒子尺寸對光學吸收的影響,溫度和增加電解質對水溶膠的影響、以及溶膠的電合成。1926 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系列(一)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揭開星空的奧秘 ─ 系列(二) 星座探奇 天文動畫影片 ─ 紅外光攝影集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