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1 年 12 月 27 日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71):環繞銀河系的環
影像提供 : NASA / JPL / Caltech / Univ. of Toronto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銀河系 對週邊的星體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   2007 年 5 月 30 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公佈 史匹哲科學中心 (Spitzer Science center, SSC) 研究人員 Grillmair 發現環繞銀河系的第 3 道環,並由天體藝術學家繪出上圖 環繞銀河系的環示意圖 。 圖像呈現銀河系正在撕裂臨近的矮星系 (dwarf galaxy), 此擁有數量高達上億顆恆星的矮星系在星空中留下被遺留約 150 個孤立的 球狀星團 (Globular Cluster)、 難以計數的恆星與瀰漫的塵埃雲氣所呈現環狀軌跡 (上圖最外層環狀軌跡)。如此撕裂的過程,估計已有數十億年之久。

       我們知道 太陽 月亮 重力 與離心力會造成了地球上海洋 潮汐變化 , 同樣地這種潮汐作用也在星系的內部發生。 因為這潮汐作用造成的物質流動呈現旋臂, 我們可以量測這環狀裡星球的移動速度、運行軌道與物質分佈,來追蹤銀河星系附近恆星群移動的軌跡, 這些足跡讓我們不但能以高度的準確性確定鄰近銀河星系的 Palomar 13 球狀星系內恆星運行的軌道。 因此, 科學家早就臆測銀河系擁有強大的能量足以摧毀星空裡某些古老的 星系結構 , 而現在他們有了證據。稍早發現例證是 2002 年首張分散的 環狀軌跡影像 (上圖最內層環狀軌跡),它們延伸的距離足足有 20 倍滿月那樣長。 影像顯示處於散裂過程中的 Palomar 13 ,現在旋臂中的星群比自身聚集的塊狀還多, 也就是說, Palomar 13 正處於這場毀滅過程的軌跡中,最終所有的星球塊可能會被吸往銀河系的中心, 不過這要好幾十億年後才會發生。 也許還有更多的碎片尾帶在銀河系內交錯, 但這是我們首次能夠親眼看到證據發現銀河系破壞一個球狀星系的行為。 天文學家表示,這或許代表過去銀河星系附近有更多的球狀星系存在過。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72):圍繞死亡星球的新行星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74 年 12 月 27 日, 蘇聯理論物理學家 (Vladimir Aleksandrovich Fock,1898.12.22.- 1974.12.27.) 逝世。他在量子力學 (Quantum mechanics)和量子電動力學 (Quantum electrodynamic)的基礎上有著卓越的貢獻。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