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1 年 12 月 25 日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69):灼熱發光的 NGC 2070
影像提供 :  X 光:NASA / CXC / PSU / L.Townsley
紅外光:NASA / JPL / PSU / L.Townsley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位於南天星空 劍魚座 (Dorado) 大麥哲倫星雲 (LMC)裡距離我們約 16 萬 光年、跨幅約 1,000 光年、亮度約為 8 視星等 蜘蛛星雲 (Tarantula Nebula) NGC 2070 , 是個 瀰漫星雲 。它原本被登錄為一顆恆星「劍魚 30 (30 Doradus)」,是 (Abbe 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1713.3.15. ─ 1762.3.21.) 在 1751 - 52 年間才確認出是星雲。實際上,它是本星系團 (Local Group) 中已知最活躍也是最大的一處恆星形成區,在它的中心是一個直徑約 35 光年的 R136 ,蜘蛛星雲的大部分輝光就是由 R136 所激發而發出的。估計 R136 總質量約高達 45 萬個 太陽質量 、擁有約 2,400 顆重質量的恆星,在未來將極有可能變成一個 球狀星團 (Globular Cluster) 。 蜘蛛星雲中還擁有一個相對古老的 星團 Hodge 301 ,其年齡大約在兩千萬至兩千五百萬年 間,星團中一些大質量的恆星已經發生 超新星爆發 。 2011 年 11 月 10 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公佈包括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Spitzer) 的 紅外光 觀測、錢卓太空望遠鏡 (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 ) 的 X 光  (藍色表示) 探勘觀測攝得 灼熱發光的 NGC 2070 合成影像 。 圖中藍色表示的影像顯示,來自超新星爆發所產生的震波 (Shock waves) 在超新星爆發後的擴脹中,增溫 了周遭雲氣達百萬度 K ,而發出高能量的 X 光。而圖中橘色表示的 紅外光 影像顯示, 膨脹外圍低溫的塵埃與雲氣之 熱輻射 。上圖已知的基本資料和色澤表示波頻處理簡述如下表:

 
所在星座 :
  劍魚座
星體類型
 瀰漫星雲  

赤經 (時:分 :秒)

05 : 38:38

赤緯 (度:分 :秒)

- 69 : 05:42
觀測波頻、觀測裝置:
X 光 1.5 KeV Chandra ACIS 紅外光 4.5 µm Spitzer IRAC 紅外光 5.8 µm Spitzer IRAC 紅外光 8.0 µm Spitzer MIPS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70):紅外光影像中呈現的龍魚
天文史上的今天 : 727 年 12 月 25 日,中國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張遂,683.-727.12.25.) 逝世。他主持修編《大衍曆》,和梁令瓚一起設計製造了黃道游儀、渾儀 等天文測量儀器。他利用新製成的黃道游儀測量恆星的 赤道座標 ,發現和漢代的測量結果有很大的變動,這比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 (Edmond Halley,1656.10.29.-1742.1.14.)在 1712 年提出「恆星自行運動」的觀點幾乎早了一千年。723 年主持大規模的全國性天文測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結果修正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傳統說法。根據其測量結果可以計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首創科學史上用觀測方法確定子午線的長度。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