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1 年 12 月 13 日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57):宇宙簡史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探究我們所在 時間與空間 的知識,它或許是個比你想像還大的 時空結構 , 和見得著與看不到的物質所組成;它的變化現象會令你驚嘆不已。 我們曾經介紹到,宇宙主要成份是奇異且神祕的 暗能量 佔 73% 、神祕的 暗物質 佔 23%, 剩下的 4% 才是大家所熟悉的原子、分子結構所構成的景觀。 上圖宇宙演化史示意圖示「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宇宙?」主要是從基本作用力的呈現、作用與成效的角度來描述時空的形成、 物質的出現、交互作用的伴隨使得恆星、星系演化至今景觀。至於在各個階段裡它們到底是如何分佈的, 尚待各個波段太空望遠鏡的直接觀測和相關理論的進一步分析。

        至於,「是誰造就了今日的宇宙?」訂出了如此複雜且統一有規律的宇宙事物呢?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許許多多哲學家、科學家與神學家極想知道的問題。雖然仍未能療解為什麼會有如此壯麗的宇宙呈現, 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們都正在進行無止盡地探索。 例如,在時空的結構上想理解 宇宙的年齡、形狀與大小 ; 在物質的組成方面正探究 基本粒子的種類 組成規則 ; 在 交互作用的理論 探索裡想瞭解有沒有「萬物至理」理論的統一基本數學模式 ;在 恆星系統 星系的生成與演化 方面盼能理解其穩定與演化的機制。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58): 宇宙簡史觀測在各個波段太空望遠鏡裡的分工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30 年 12 月 13 日,奧地利化學家弗里茨•普雷格爾 (Fritz Pregl,1869.9.3. - 1930.12.13.) 逝世。他因在有機化學定量微量分析法(quantitative organic microanalysis)的貢獻,榮獲 1923 年諾貝爾化學獎。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