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1 年 12 月 1 日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45):紅外光的哈柏星系類型
影像提供 : NASA / JPL / Caltech / K. Gordon (STScI) and SINGS Team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星際間的星系外觀怎麼會那麼的千奇百怪?上世紀 (20 世紀) 初,偉大天文家 哈柏 Edwin P. Hubble,1889.11.20. - 1953.9.28.) 的早期研究工作 之一就是分類出 星系種類結構圖 。他將星系的不同類型區分成 : 橢圓星系 (Elliptical Galaxies) 依扁平情況以 E0 (圓球形)、E1、E2、、、E7 標示, 螺旋星系 (Spiral Galaxies,或稱為「旋臂星系」) 依旋臂緊密或開放情況以 Sa (有緊密的旋轉臂)、Sb、Sc (有開放的旋轉臂) 標示, 棒旋星系 (Barred-Spiral Galaxies,或稱為「棒狀旋臂星系」) 以 SBa (有棒狀和緊密的旋轉臂)、SBb、SBc (有棒狀和開放的旋轉臂) 標示, 和 透鏡狀星系 S0 (盤碟狀但無旋轉臂), 以及 不規則形狀的星系 以 Irr 標示 (或稱為奇特 Pec 標示 ), 來辨識星系外觀的差異和試圖解釋各個不同類型星系之間的關聯。 這會是和星系的演化過程有關聯嗎 ? 最近靠著電腦的模擬配合著太空鏡的大量觀測,才促使星系形成的理論模型稍有進展。

          依據美國太空總署 ( NASA) 哈柏太空望遠鏡 (HST) 升空後 大量關於星系的觀測數據顯示 , 離我們較遙遠的宇宙初期之星系類型 (螺旋星系和棒旋星系約佔 31%,不規則星系約 52%),遠比 哈柏太空望遠鏡 未升空前所見到的區域性之星系類型 (螺旋星系和棒旋星系約佔 72%,不規則星系約 10%) 來得紛亂許多。 或許已經可以佐證哈柏當初對於星系和宇宙膨脹、或星系演化過程有著關聯可探究的思維。 換言之,星系的演化是朝向對稱的、螺旋盤面式的形狀在改變著。 所以,我們現今觀測到的各個星系外觀都是星系演化過程中的短暫形狀。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Spitzer)升空後歷經 4 年大量關於星系的 紅外光 觀測,依據鄰近星系的紅外光搜尋計畫 (the Spitzer Infrared Nearby Galaxy Survey Legacy project,SINGS) 影像數據, 同樣地繪出了上圖 75 個鄰近 銀河系 紅外光的哈柏星系類型現生百態圖示。此圖示有助於我們對於鄰近星系內被遮蔽恆星生成的造星素材機制之瞭解,以及揭開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的神祕。上圖色澤表示波頻處理簡述如下表:

 

觀測波頻、觀測裝置:
紅外光 3.6 µm Spitzer IRAC 紅外光 8.0 µm Spitzer IRAC 紅外光 24.0 µm Spitzer MIPS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46):早期宇宙裡最年輕最明亮的星系團之一 Abell 1689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580 年 12 月 1 日,法國天文學家、科學骨董收藏家 Nicolas-Claude Fabri de Peiresc (1580.12.10. - 1637.6.24.)出生。他曾經進行子午 線的量測與確定歐洲、北非的經度。為了紀念他,月面有 Hagecius 月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