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1 年 5 月 2 日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32):Spitzer 規劃與先驅者:萊曼•史匹哲
影像提供 : Orren Jack Turner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德國物理學家、著名的火箭科學家 Hermann Julius Oberth (1894. 6. 25.–1889.1 2. 28.) 和發表太空飛行論的蘇聯火箭科學家 Konstantin Eduardovich Tsiolkovsky (1857. 9. 17.–1935. 9. 19.)、 以及 1926. 3. 16. 發射液態燃料火箭的美國科學家 Robert Hutchings Goddard (1882. 10. 5.–1945. 8. 10.) 分別被稱之為太空飛行學之父, 1923 年出版文章推測望遠鏡可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進行觀測, 此論點深刻地影響著後來的 NASA's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主席 Wernher Magnus Maximilian Freiherr von Braun (1912 .3. 23. – 1977. 6. 16.) 。

         1946 年,研究星際物質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天文學家、電漿體物理學家萊曼•史匹哲 ( Lyman Strong Spitzer ,1914. 6. 26.–1997. 3. 31.,見上照片) 提出了《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一文指出,運行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兩項優於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 物體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離角度(角解析度)的極限將只受限於 繞射 (Diffraction),而不受造成 星光閃爍 、動盪不安的 大氣 所干擾。其次,在太空中的望遠鏡可以觀測 被大氣層吸收 殆盡的 紅外光 紫外光 。 他因此被稱為「太空望遠鏡之父」。1969 年,萊曼•史匹哲與其他支持的天文學家提出一個能環繞地球的軌道上進行觀測的大望遠鏡「The Large Orbiting Telescope or The Large Space Telescope (LST)」 計畫。 其實,Lyman Spitzer 早在 1946 年已推動著 哈柏太空望遠鏡  (HST) 的細部研究 ,以及來自於太空中的 紫外光 。 為了紀念他, 2003 年 8 月 25 日發射升空的太空紅外望遠鏡設備 (Spitzer )改名為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SST)。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33):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Spitzer )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802 年 5 月 2 日,德國化學家、物理學家、實驗科學家馬格努斯 (Heinrich Gustav Magnus(1802.5.2.-1870.4.4.)出生。他以發現馬格努斯效應 (Magnus Effect)流體現象和馬格努斯綠鹽 (Magnus' green salt)而聞名。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