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0 年 11 月 1 日

哈柏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154):盾形擾動 (Bow Shock)
影像提供 :ESA & Lotfi Ben Jaffel (Institut d'Astrophysique de Paris (CNRS-INSU)), Martin Kornmesser and Lars Lindberg Christensen (Space Telescope-European Coordination Facility).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閃焰耀斑 (Flare) 是太陽表面能夠見到的一種最劇烈太陽活動。 在天文望遠鏡中觀看 閃焰耀斑 的表現, 它只是一個突然出現並迅速劇增亮度的亮點。 別小看它的初線僅是一個小亮點,一但閃焰耀斑出現,簡直是一次驚天動地的大爆發。 這一迅速劇增亮度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 10 萬至 100 萬次強烈火山爆發的總能量, 或相當於上百億枚百噸級氫彈同時引發核融合反應的威力。 閃焰耀斑所輻射出來的光譜波段頻寬頗大,涵蓋了所有 電磁波段 。另外,還放射出來的還有 高能量 粒子流, 甚至有能量特高的 宇宙射線 。 若閃焰耀斑穿透 太陽大氣層 竄出, 就會形成 太陽風 (Solar wind) 而 影響到地球和其他行星 。 因為 太陽風 的吹襲使得太空裡充斥著運動中的 電漿 , 也就是在外太空中處處可感受到 電場和磁場 的存在。 太陽系裡的 行星 (甚至是行星的 衛星群 ), 大多存在著自己的 磁場 磁圈 (Magnetosphere), 使得當太陽風吹襲而來時,它們的地形外表免受到太陽風中巨量帶電粒子的沖刷, 又因為磁層的保護而有 極光現象 的產生。 經過仔細的觀察與分析,天文學家發現當太陽風碰上了行星的磁圈, 會被一層仿如盾牌物質所擋的 「 盾形擾動 」(Bow-shock) 現象。 太陽封所攜帶的 帶電粒子 90% 會被保護於行星外圍的這道盾形擾動擋掉。

       歐洲科學家從 哈柏太空望遠鏡 (HST) 和 航海家(Voyager) 1 & 2 號太空探索器拍攝的影像 中發現,在 太陽系 的外圍也有類似上述盾形擾動的現象。 如上圖天文繪圖藝術家所畫的 示意圖 ,來自 銀河系中心方向 眾恆星發出的 恆星風 (Stellar wind) 所彙集而成的強烈 星系風 , 受到太陽系磁場形成的 太陽磁層 (Heliosphere) 阻擋,而存在著類似太陽系裡許多俱磁場的行星面對太陽風吹襲下的 盾形擾動現象 星系風 帶電離子流的偏向。

明日主題 : 哈柏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155):迴光 (Light echo)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50 年 11 月 1 日,美國物理學家 Robert B. Laughlin (1950.11.1.─)出生。他因發現量子霍爾效應 (Quantum Hall effect) 分量的貢獻,與德國物理學家 Horst Ludwig Störmer (1949.4.6.─)、華裔美籍物理學家崔琪(Daniel Chee Tsui,1939.2.28.─) 共同榮獲 1998 年諾貝爾物理獎。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揭開星空的奧秘 ─ 觀天術 中國人的科學智慧 ─ 天文地學篇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