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0 年 10 月 26 日
 
   
   

哈柏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148):超新星殘留雲氣
影像提供 :  NASA and ESA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超新星爆發殘留物 (Supernova Remnants,SNR's) 是 星雲分類 中的一種。一顆大於 3 倍 太陽 質量的 恆星 ,當它內部核融合耗盡,會產生強烈的 重力崩塌與氣體擴漲 現象, 稱之為「 超新星爆發 (Supernova)」。 而這些外逸的大量雲氣和殘塊將會構成環狀的外觀, 如上圖所示。 例如,於 1987 年 2 月觀測到位在 大麥哲倫星雲 中的 超新星爆發 、如今正在膨脹中的 1987A 超新星爆發殘留物 。 現在仍可看到爆發當時從中心噴流出來的 高熱離子氣體 , 以及激波所形成的對稱環狀雲氣。 觀測這些超新星的殘留物之狀況,有助於我們瞭解恆星的 晚期演化

          為什麼超新星爆發殘留物會形成如上圖集所顯示的多姿多彩 行星狀雲氣 (Planetary Nebulae) 呢? 最上列照片是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和歐洲太空總署 (ESA) 的聯合網站 Hubble 所精選 HST 利用 2 號 廣角行星鏡 (WFPC-2) 拍攝形成頂多10,000 年的高解析度 行星狀星雲影像 。 其他 6 幅圖示,我們拍攝影像中形形色色行星狀星雲外觀形成的可能原因。
 

明日主題 : 哈柏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149):1987A 超新星的發展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89 年 10 月 26 日,美國有機化學家查爾斯·約翰·佩德森 (Charles John Pedersen,1904.10.3.- 1989.10.26.) 逝世。他因對 冠醚 (Crown ethers) 合成的研究而與唐納德·克拉姆 (Donald James Cram,1919.4.22.–2001.6.17.)、讓-馬里·萊恩 (Jean-Marie Lehn,1939.9.30. -) 共同獲得 1987 年諾貝爾化學獎。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