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0 年 6 月 24 日

哈柏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4):三裂星雲的雛星群
影像提供 : NASA/ESA and Jeff Hester
文字提供 : 陳輝樺

說明 : 在這幅1999 年由 哈柏太空望遠鏡 (HST) 2 號廣角行星鏡 (WFPC-2) 朝向 人馬座 (Sagittarius) M 20 (三裂星雲、Trifid Nebula、或 NGC 6514) 所拍攝的 三裂星雲照片 。照片清晰影像顯示三裂星雲裡巨大氣體和密度比周圍高的塵埃柱頂部,殘存下來一支向上指的小柱子和一個不尋常噴流 (噴向左方), 以及剛誕生的小質量恆星呈現的粉紅色光點。其實,它們正受到位在右上方一顆巨大亮星的強烈輻射吹襲, 正慢慢地把小柱子頂部恆星所吸積的氣體給剝奪走,噴流延伸將近一光年 遠。 在三裂星雲裡還沒有形成的恆星,它們周圍的氣體被這顆亮星的輻射和恆星風給吹走了,因此短缺進一步造星所需要的物質材料。 不過,三裂星雲應該還能夠誕生出許多低質量的恆星,因為還沒有凝結雲氣的質量, 估計達 太陽質量 的 1,500 倍以上。 M 20 已知的基本資料簡述如下表:

 
所在星座 :
人馬座
星體類型
彌漫星雲
NGC 編號 :
6514

距離我們 ( 光年 ) :

5,200
赤經 (時:分) 
18 : 02.6
赤緯 (度:分)
- 23 : 02
視星等  (Mag.) :
9.0
視大小 (角分) :
28.0


 

明日主題 : 哈柏太空望遠鏡攝影特展 (25):船底座星雲的繽紛影像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15 年 6 月 24 日,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 (Fred Hoyle,1915.6.24.- 2001.8.20.) 出生。 1946 年,霍伊爾提出了 太陽系 起源的新理論,認為 太陽 原本是 雙星 ,太陽的伴星瓦解後形成了 行星 。 1957 年,霍伊爾和伯比奇夫婦、福勒四人提出了元素合成理論,即著名的 B2FH 理論。 1967 年,霍伊爾同福勒和瓦戈納一起以 大爆炸理論 闡明了輕元素的起源問題。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