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0 年 5 月 14 日

天文學與生命起源的對話特展 (195):史匹哲望遠鏡關於生命起源的觀測 (五) ─ 星系的塵埃含有機成分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簡稱 Spitzer)」 2009 年 3 月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我們所在的 銀河系核心 附近的塵埃富含炭化合分子。 這項發現的重大意義,在於增加了我們已知 星球如何形成較重元素 如鐵、氧、炭等物質遍布於宇宙, 從而使生命得以開始與發展。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所裝置的 紅外光 偵測裝備的高靈敏度和圖像解析能力之 光譜 分析,幫助了天文學家從事銀河系核心附近 40 個 行星狀星雲 (包括 26 個 星雲 中心和 14 個星雲暈處) 的塵埃與氣體,發現了大量的結晶矽酸鹽和 多環芳香烴 (PAHs) 存在,顯示出這種氧氣 (O2) 與二氧化炭 (CO2) 組合是極不尋常的。 科學家推測,位在中心的恆星在 超新星爆發 過程中,猛烈地擠壓鄰近的雲氣 形成了這些重元素氣體 。上照片是「 貓眼星雲 (Cat Eye Nebula, NGC 6543)」之稱的紅外光照片。

明日主題 : 天文學與生命起源的對話特展 (196):紫棕櫚樹的外星世界?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679 年 5 月 14 日,丹麥天文學家 Peder Horrebow (1679.5.14.─ 1764.4.15.) 出生。他發明運用恆星的觀測來定出所在地的緯度 (Latitude) 方法, 此方法現今稱之為「Horrebow-Talcott Method」。為了紀念他, 月面 上有坑洞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