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0 年 1 月 20 日
 

天文學與生命起源的對話特展 (81):適合生命孕育與繁衍的條件 (二十) ─ 生物孕育初期的可能存活之地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人類摸索出生命的必要條件,首先要具備如同細胞的生命「結構」, 其次是要有不匱乏的能量來維持結構,再來要能傳宗接代、繁殖,也就是要有複製的機制, 最後需要能隨環境與時機變異的能力,而人類文明還需要「意識」。 這幾天來已經介紹了 適合生命孕育的條件 適合生命繁衍的物理條件 適合生命繁衍的生命族群條件 , 以及 生命密碼 DNA (去氧核醣核酸) 結構 DNA 的複製和細胞分裂模式的奧秘 。 前幾天也探究了 溫度條件 氣體條件 液體條件 重力條件 時間因素 空間因素 化學條件和輻射條件 在生命存活過程中的影響, 今天我們來探討生物與文明孕育初期的可能存活之地。

          依據目前的研究推論,在生物與文明孕育的初期,可能是必需能躲避陽光強烈 紫外線 的直接曝曬。 所以,生物與文明孕育初期的可能存活之地, 必定是陰暗之地,例如:深海、涵洞、皺折紋理等陰暗地方。 上圖是 木星 衛星   歐羅巴 (Europa) 冰裂的地表景觀,你會有著什麼樣的看法? 科學家推測這些裂溝是 地底溫熱的水湧流而出所形成的 , 因此,歐羅巴上到底有沒有生物存活著? 一直是天文學家在搜尋外星生物足跡的焦點之一。

明日主題 : 天文學與生命起源的對話特展 (82):生機盎然的深海生態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775 年 1 月 20 日, 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安培 (Andre-Marie Ampere,1775.1.20.─ 1836.6.10.) 出生。 他在 電磁學 上的發現有極重要的貢獻。 因此為了紀念他,在電流的標準 SI 單位上,以他的名「安培」來命名。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