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10 年 1 月 4 日

天文學與生命起源的對話特展 (65):適合生命孕育與繁衍的條件 (四) ─ 紫外光直射下的化學反應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至今許多實驗顯示,在含自由氧的大氣中,並不能藉著自發性的化學反應, 形成生命系統的化合物。 如果在 地球 上確實發生過由無生物至有生物的轉換過程, 那麼發生轉化的當時環境與現在必定不大相同。 雖然傳統的認知, 紫外光 會摧毀許多生命必需的組合成份。 但它會不會就是生命孕育的推手呢?

         在地球初形成, 太陽 的高能量紫外光早已輻射到 地球表面 , 成為化學變化中的主要能量來源, 使得早期大氣裡的甲烷、氨、水等得以使大氣自發性形成複雜分子,上圖示在熱反應是分子結構生成機制。 這些複雜分子在地面上很容易地就能憑借雨水沖刷入池、湖、潮汐區等地的高量有機化合物、 以及水邊的黏土紋理而躲避紫外光的直射, 以致於可以保留下來。 接著在 潮汐 般的 周期性變換 下,又會發生什麼進展呢?我們稍後再詳加介紹。

明日主題 : 天文學與生命起源的對話特展 (66):克諾普液成分
天文史上的今天 : 2004 年 1 月 4 日,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火星漫遊者計畫 (MER,Mars Exploration Rover Mission) 的第一艘無人太空探測車 精神號 (Spirit Rover,MER-A)成功登陸 火星 表面。
今日星象、行星動向、節氣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