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9 年 8 月 3 日

2009 天文年天文攝影展 (34): 東西方民俗對於日全食的態度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日食 發生時,中國古代朝廷也會有所行動。 中國人認為代表大自然, 太陽 在大自然裡有著最崇高的地位, 皇帝稱為 天子 ,則意指其為上天派來管理人民的。 既然天代表皇帝的父親,祂會透過 太陽表面的現象 來警告其地上的代理人─ 皇帝, 明示他做錯什麼事情、有什麼事情要小心等等; 於是,透過各種徵兆呈現出來, 日食就是一個常被利用的狀況。 根據古書「避鎮殿」記載,漢朝每當發生 日食時 , 皇帝就不到大殿做早朝,而到偏殿旁的小殿進行早朝,並且一切從簡。

       西洋最有名的故事記載是在西元前 585 年。 當年,米提斯與利比亞兩族打仗, 打到—半時忽然 太陽消失不見了 , 兩族族人害怕災禍的到來,終於達成美好的結果 ─ 兩族講和通婚。 對於日食現象的看法,除了大溪地人把日食當成吉利的現象外, 其他的國家都將它做負面的解釋。譬如西元前六百多年,雅典攻打某族時, 因為發生食象而不敢繼續進攻,反倒讓敵方趁這段時間有了準備, 結果當雅典軍隊進攻敵方時,反而被打敗了。

       上照片是 日全食過程 (由左向右順序) 中的「 食既 」前的瞬間可以發現 太陽表面發生的活躍現象

明日主題 : 2009 天文年天文攝影展 (35): 哥倫布善用在牙買加遇見月食的時機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59 年 8 月 3 日,日本科學家田中耕一 (Koichi Tanaka,1959.8.3. -) 出生, 他因發明質譜儀 (Mass spectrometric) 分析生物的巨觀分子, 榮獲 2002 年諾貝爾化學獎。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