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9 年 8 月 2 日

2009 天文年天文攝影展 (33):日全食帶來的感受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各民族對 日全食 有著如天 天狗食日 狼逐日 等等不同的解釋, 並有其各自解決的方法。 中國古時候,民間是以敲鑼打鼓的方式來對付; 由於 日全食時間通常很短 (至多 7 分半鐘),所以在人們敲敲打打後,  太陽 可能馬上就會重現,因而免除了人們的驚慌。

       中國對日食的記載很早,在漢朝的墓中就挖出許多石頭, 這些石頭上刻畫了很多日月星辰的圖形,其中一個畫有「 日月合壁 」, 亦即 太陽陽與 月球 疊在一起,就是當時的日食記錄。 中國人對日食的科學解釋為「 陰侵陽 」, 中國很早就知道視為「」的月亮遮蔽了視為「 」的太陽, 而造成日食現象。古時也有「月盈則食」的說法, 意指月食現象發生都是在滿月之時。

       上照片是日食發生時刻,在太陽未完全被月球遮掩之前後,地面上的樹葉間縫隙會因「針孔成像」的光學原理, 而呈現當時的日食過程中的太陽被月球遮掩的缺口影像。

明日主題 : 2009 天文年天文攝影展 (34): 東西方民俗對於日全食的態度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939 年 8 月 2 日,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 致函給美國總統羅斯福, 認為美國應當開始 原子彈研究計畫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