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9 年 8 月 1 日

2009 天文年天文攝影展 (32): 日全食發生時的地面景觀
提供者 : 陳輝樺

說明 : 對於星空的觀察,人類從蒙眛時代開始即充滿著疑惑和幻想, 透過遐思將星空的景象想像成許多生氣盎然與亮麗多彩的動人神話; 尤其對於 太陽 月球 這二個最鄰近地球的目視大星體, 更是有講不完的傳說故事。 月球的 周期性圓缺變化 日月合壁 ( 日食 )的現象,最是引人重視。 如今,人類已可 登上月球 ,對太陽的觀測更是持續不斷, 有關於它們的資訊時時都是人們注意的焦點,卻仍不失其神秘的色彩。 天文學家的觀測,隨時有驚人的發現。身處天文、太空時代的我們, 不應該對 日月食現象 視若無睹,也不可對相關的自然科學教育再漠不關心了。

       對人類而言, 太陽 是極重要的天體。 在天文知識不甚普及的時代,太陽突然間消失( 日食 ), 大部分的人們都會感到害怕。在日全食發生前後, 可以見到 月球 太陽 地球 中間走過,而開始遮蔽太陽, 太陽影像會從右到左一點一點逐漸被吞食(就地球上觀測者而言); 剛開始,太陽影像逐步被吞食,因為太陽光太強,地面仍舊是亮的; 隨後,當太陽影像整個即將不見的霎那間,天地會突然變暗, 感覺就像太陽瞬間消失一般。 天色變暗的原因,主要是 月球影子落在地球表面上 , 而呈現 月食日的現象 。 此時,可以見到從西邊遙遠的地平線上,有個黑影疾速過來 (時速約1,600 公里), 又突然地通過離開,天地在短時間內變黑了,天空黯黑到只可看見幾個較亮的星星, 這種現象稱為「白晝的夜空」。如此快速的景象變化,怎麼不令人害怕與恐慌。

明日主題 : 2009 天文年天文攝影展 (33): 日全食帶來的感受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891 年 8 月 1 日,美國物理學家弗雷德理克布拉克 (Frederick Sumner Brackett,1891.8.1. - 1988.1.28.) 出生。 他在1922 年發現了氫原子光譜的 布拉克譜線 , 為紀念他, 月球表面的一座環形山 命名為「布拉克」。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