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8 年 11 月 15 日
 

勘探月球 (15): 月球表面重力
提供者 : 陳輝樺 (NMNS )

說明 : 月球表面重力為何?有沒有區域性的差異?若我們在月球表面用力一跳,會不會就飛離月球而一去不返呢? 我們首先知道自從 牛頓 提出了 「萬有引力 」或稱之為「 重力 」、「引力 」後, 人們終於知道重力是一種「 超距力 」, 在宇宙星際間它無所不在。 重力在星系和 星球的演化過程 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若沒有了重力的存在,宇宙萬物間失去了相吸引的重要支撐力量而會顯得雜亂。 重力的大小 F 取決於兩物體質量的乘積 M1.M 2 和兩物體質量中心間距離 R 的平方,也就是重力的大小為 F = G•M1•M2 / R2 , 式中 G 為萬有引力常數, G :6.670 × 10-11 牛頓 公尺2 / 公斤2

       有些星球的表面雖然表面重力很小,但並不表示它是無重力的存在。 至於月球的表面重力大小如何呢?依據目前所知約為 1.622 公尺 / 秒2 (約為 地球表面平均重力 9.80 公尺 / 秒2 的 1 / 6) 。換句話說,在地球上體重為 60 公斤重的人,踏上了月球表面將僅有 10 公斤重的體重。 雖然因為他所在的星球不同,而所呈現他與星球間的相互引力有所不同, 但是你大可放心,還不致於會產生在月球表面用力一跳就飛離月球而一去不返的情況。 上圖示月球表面重力與平均值的差異程度,將它和 月面地形 比較, 你可以發現表面重力較高的紅色區塊是窪地所在, 而表面重力較低的藍色區塊是 環形山地形

 

明日主題 : 勘探月球 (16): 月球大氣
天文史上的今天 : 1738 年 11 月 15 日,英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 (Sir 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1738.11.15.- 1822.8.25.) 出生。1781 年 3 月 13 日,他發現新行星 天王星 (Uranus),隨後他又首先發現 土衛 1 (Mimas)、 土衛 2 (Enceladus) 兩顆 土星 (Saturn) 的 衛星 ,以及發現 天衛 3 (Titania)、 天衛 4 (Oberon) 等兩顆天王星的衛星。 威廉赫歇爾也編製了一份詳細的「 星雲列表」和「雙星」列表。 1800 年左右,威廉赫歇爾手先 發現紅外光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 都是取材自 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