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6 年 9 月 18 日

紫外光天文學史 (49): 哈柏太空望遠鏡的重大發現對天文學上的震撼 (三)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 哈柏太空望遠鏡 (HST) 升空後避開了地球混濁大氣層中氣體對於 入射光的散射 所造成的視野 干擾 ,以及臭氧層對於高能光子如 紫外光 X 射線 γ 射線 的吸收。 在環繞 地球 軌道上進行天文觀測的 哈柏太空望遠鏡 能夠獲得穩定持久的最佳解析度影像效果,協助解決了許多長年來天文學上的問題。 如此佳的觀測結果,促使天文物理學家必需找新的論點來說明它們。 到底哈柏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有了那些重大發現以及它們對天文學帶來了什麼樣的震撼呢?在前幾天裡我們介紹了HST 利用 廣角行星鏡 (WFPC) 往宇宙深處、 在 天球上 原本 地面望遠鏡 所能看出僅稀少星體的區域進行搜索, 竟然拍攝到「 深空場域 (Ultra Deep Field)」所呈現的眾多各類型多采多姿之 星系 景觀。 以及 HST 在 獵戶座 大星雲 M 42 M 43 中發現眾多正在生成中的 原始行星盤面 (Proto-planetary disks),跡象顯示存在著 太陽系 外 (extrasolar) 的行星正繞行著類似 太陽 大小的恆星運行。目前,透過 HST 已發現 200 多個恆星盤面上有行星系統的存在,也就是說,已找到了 200 多組太陽系的行星系統。

         今天我們繼續再介紹另一件令天文學家感到震撼而覺得意外的事,這是在 地面望遠鏡 難以觀測得到的影像。 HST 利用解 析度絕佳的 2 號 廣角行星鏡 (WFPC)  對 鄰近星系 核心進行觀測 , 證實了 黑洞 (Black hole) 在某些星系核的存在 、甚至可推論所有星系的核心都有著黑洞的存在,也拍攝到它們的噴流景觀。 上照片片是在 1997 年觀測到位於 室女座 透鏡狀星系   M 84 核心的黑洞 、活躍吸積盤面與兩極噴流 (呈綠色) 的景觀, 此活躍吸積盤面正好平行於我們所看過去的方向, 左側呈現藍色區域表示有物質正朝向我們快速靠近而呈現「藍位移 (blue shift)」的現象, 右側呈現紅色區域表示有物質正背向我們快速遠離而呈現「紅位移 (red shift)」的現象。 換言之,黑洞的強大重力吸引,正加速著盤面上的物質快速地旋轉, 使得在如此小的區域內就可以見到 都卜勒效應 而呈現高速接近我們的「藍位移」、 和高速遠離我們的「紅位移」兩種反方向快速移動現象。 也唯有體積極小、而質量夠大的黑洞方有此具有如此強大 重力 表現的能力。

明日主題 : 紫外光天文學史 (50): 哈柏太空望遠鏡的資料處理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