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6 年 9 月 15 日

紫外光天文學史 (46): 哈柏太空望遠鏡的重大發現 (三)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 哈柏太空望遠鏡 (HST) 升空後避開了地球混濁大氣層中氣體對於 入射光的散射 所造成的視野 干擾 ,以及臭氧層對於高能光子如 紫外光 X 射線 γ 射線 的吸收。歷經 NASA 數次太空梭 (Space Shuttle) 執行服務任務,上去幫它修正對焦和更新其電子配件後,才讓它能發揮原本規劃的功能。使得在環繞 地球 軌道上進行天文觀測的 哈柏太空望遠鏡 能夠獲得穩定持久的最佳解析度影像效果 ,協助解決了許多長年來天文學上的問題。如此佳的觀測結果,促使天文物理學家必需找新的論點來說明它們。 到底哈柏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有了那些重大發現以及它們對天文學帶來了什麼樣的震撼呢?在這幾天裡我們略選幾項分別簡介其成果,前天我們介紹了 蛇夫座 中編號為 NGC 6611 的 老鷹星雲 (Eagle Nebula, M 16 ) 裡雛星群的誕生景觀改變了我們過往對於恆星形成的看法。 昨天,我們介紹 HST 對於 室女座星系團 (Virgo Cluster) 內的 M100 星系 造父變星 (Cepheid variable) 的距離量測 能夠比以往來得精確, 使得關於 宇宙膨脹 速率的 哈柏常數 數值有所修正。 以致於,我們有必要修正以前認定的 大霹靂 均勻膨脹的論點 。再加上 HST 對於遙遠超新星的觀測,都有助於我們確定出 宇宙的年齡與大小

         今天,我們繼續介紹  HST 在 1994 年 7 月拍攝 修梅克李維九號 (Shoemaker-Levy 9) 彗星被木星強大重力所撕碎的 20 多碎塊一塊塊地 撞上木星表面的壯觀景象, 碎塊 在撞上木星前所排列成一線像似「鏈狀佛珠」(如上照片片),以及撞擊過程中濺起的壯觀灰塵與撞擊後留下的大灰斑。

明日主題 : 紫外光天文學史 (47): 哈柏太空望遠鏡的重大發現對天文學上的震撼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