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6 年 1 月 15 日

紅外光天文史 (15): 太陽光譜線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 由昨天對於 氫原子電子能階 的介紹, 在 1884 年一位瑞士的數學教師 巴耳摩 (J.J. Balmer) 發現在 可見光 的波段內, 氫原子的輻射有 410.12 奈米 (1 nm = 10- 9 公尺) 、434.01 奈米、 486.07 奈米 、656.21 奈米等四條譜線 (如上圖示) 可表示成 λm = 364.56 m2 /(m2 - 4) , 式中 m = 3, 4, 5, 6,呈一系列的譜線,現今我們稱此方程式為「 巴耳摩 方程 (Balmer's formula)」。

        1890 年,J.R. Rydberg 發現類似的譜線在鋁、鈉、鉀、銫等元素中出現, 建議將方程式改寫成 1 / λ = R (1/ n2 - 1 /m2 ) , 式中 Rydberg 常數 R = 1.09737 × 107 公尺- 1, 我們稱此方程式為「 Rydberg 方程 (Rydberg's formula)」。 在天文的實際觀測中發現, 太陽光 的主要譜線裡可以找到氧、氫、氦、鐵、鈣、鎂等元素的譜線。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天文史 (16): 1950 年代的紅外光觀測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