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6 年 1 月 5 日

紅外光天文史 (5): 紅外光的月面觀測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 1800 年, 威廉•赫瑟爾 (Sir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 - 1822) 首先發現在 可見光 電磁譜線的延伸外端, 另有一段肉眼無法見到且會使得溫度產生巨大驟升、 與熱相關的輻射被稱之為「 紅外光 」的譜線存在著。 在大自然界當中,紅外光的存在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奧秘有待我們去暸解呢?  1856 年, 英國天文學家 Charles Piazzi Smyth在 Tenerife 的 Guajara 山頂, 利用「 熱偶裝置 (Thermocouple)」 來觀察 滿月 時月面所反射的 紅外光

       1870 年,英國的勞倫斯•巴森茲(Lawrence Parsons, 1840 — 1908)、即羅斯伯爵四世(Fourth Earl of Rosse,巴森茲鎮著名的 Levithan 望遠鏡製作者 羅斯伯爵三世 Third Earl of Rosse 的兒子), 他紀錄觀測月面的各個「 月相 (Phases)」紅外光圖像, 嘗試利用紅外光觀測建立起 月面的溫度 分布圖。相同地,上圖是 1997 年,應用運行於地球軌道上空的 MSX 衛星 (Midcourse Space Expleriment satellite) 所拍攝到月食時的月面溫度分布照片。圖左下方亮點是「第谷坑 (the crater Tycho)」。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天文史 (6): 輻射熱測定器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