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6 年 1 月 4 日

紅外光天文史 (4): 紅外光的首次天文應用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 1800 年, 威廉•赫瑟爾 (Sir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 - 1822) 首先發現在 可見光 電磁譜線的延伸外端, 另有一段肉眼無法見到且會使得溫度產生巨大驟升、 與熱相關的輻射被稱之為「 紅外光 」的譜線存在著。 在大自然界當中,紅外光的存在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奧秘有待我們去暸解呢? 在早期的紅外光應用上,有何特殊的發現呢? 接下來的數週,我們將系統性地依著歷史的進展, 介紹人類如何運用紅外光來認識大自然的歷史過程。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在 19 世紀的中葉, 英國天文學家 Charles Piazzi Smyth (1819 - 1900,上左照片片) 於 1856 年在 Tenerife 的 Guajara 山頂, 利用一組將所偵測到的熱轉換成電流的「 熱偶裝置 (Thermocouple)」 來觀察 滿月 時月面所反射的 紅外光 。 他又為了要達到較佳的觀測效果,依著山的高度進行靈敏觀測成效分析。 Piazzi 不但是運用紅外光進行天文觀測的第一人, 他也是首先提到地球大氣層會對於可見光以外的電磁波段會有吸收與阻擋,造成屏障的效果。 上右圖是圖示大氣層對電磁波頻譜的屏障, 說明 地球的大氣層 僅留有可見光和 無線電波段 的透明窗口,讓可見光和無線電波可到達地面, 而其他波段的輻射絕大部分會被大氣層所阻擋吸收。

明日主題 : 紅外光天文史 (5): 紅外光的月面觀測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陳輝樺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樹德科技大學  休閒事業管理系)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