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3 年 2 月 13 日

曆法與節氣 (13) : 陰曆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 月亮規律性地繞行地球,從我們居住的大地看過去, 可以明顯地看出月亮繞行地球過程中所產生的月面 明暗形狀變化 , 從新月的「朔」、月如勾 (弦月) 到月圓的「望」、 再回覆到朔的規律周期性變換 , 早已是先推算日子的簡易方法。 古代的中國人, 很早就知道利用「月相 」變化來計算每個月份的日子, 就叫「 陰曆 (the lunar calendar) 」。 因為古人稱月亮為「 太陰 」,所以又稱它為「 太陰曆 」。 月相變化周期 (朔望月) 並不是整數天數、約 29.530851 天 ( 我國古代稱為「 朔策 」,定為 29 + 499/940 日),使得陰曆每月的長短不一, 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但陰曆年的長短仍由整數月分構成、約12 個朔望月,若閏月則有 13 個月。 陰曆的日期和「月相」緊密關係著;如朔是初一;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十六為望; 下弦月是在二十二、二十三。 正因為這樣,人們可以很容易根據月相的圓缺狀況,去判斷當時的日期了。約公元前 2 千年, 古巴比倫人將一個朔望月均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約為 7 天,稱之為「 星期 」。 因為陰曆的制訂與四季寒暑、節氣並沒有關聯,所以現在除了回教國家仍採用陰曆推算法外, 其他國家都已經不用了,而改採 公曆的制度

明日主題 : 曆法與節氣 (14): 農民曆 (夏曆)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主編 : 陳輝樺 、 王夕堯
                          諮詢服務 : 陳輝樺 或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
本網站由教育部 92 年度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專案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