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2 年 8 月 29 日

光是什麼? (5) 光的粒子性 (光子)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雖然光是種電磁波, 有時表現其波動特性, 如光的「 干涉 (Interference)」和「 繞射 (Diffraction)」現象; 但在「 空腔輻射 (Cavity Radiation)」和「 光電效應 (Photoelectric Effect)」上又像小粒子流, 這小粒子的特性正是光的量子性現象,稱之為「 光子 (Photon)」。 換言之,光子表示著光波或其他電磁波能量的單位或量子; 一個光子能量是卜朗克常數 (Planck constant) h (h = 6.62 x 10 -27 爾格秒) 與光波頻率 ν 的乘積。 因為卜朗克常數 h 數值很小,所以一個光子的能量非常小, 如一個紅光 (8000 埃) 光子能量約為 2.45 x 10 -12 爾格, 一個紫光 (4000 埃) 光子能量約為 4.9 x 10 -12 爾格。 光子在真空中的行進速度 (也就是 真空中光速為恆定值) c (c 值為 299792458 公尺 / 秒) , 光子動量為 h ν / c (或是 h / λ,λ 是光波的波長) 。 光子和自由電子碰撞會交換彼此的能量 (即康普頓效應 (Compton Effect) ) , 但它們碰撞的動量總和仍是守恆的。 上圖是提出光波量子輻射概念的 卜朗克 (Max Planck 1858 - 1947) 照片。
        雖然馬克士威 的電磁波理論, 成功地解釋光的干涉、繞射和其他的電磁波輻射特性。 但在空腔輻射的問題上,卜朗克假設空腔輻射能量是「連續的 (continuous) 」, 但描述簡諧共振子 (Oscillators) 的總能量是由分立的單位元 (discrete 『elements』) 所組成, 而有量子現象。 愛因斯坦於 1905 年提出關於「 空腔輻射 」的論文,倫文中對於輻射能量之量子性看法不同於卜朗克假設, 他指出光學觀測時所量測到的數值是對時間的平均值, 並不是瞬間的數值, 而且波的理論 (Wave theory) 並無法提供個別的「吸收」或「釋出」能量的事件 (events) ;所以 愛因斯坦以空腔輻射的「entropy」來解釋此輻射能量之量子現象。 直到 1926 年,G. N. Lewis 才將此種光的量子性取名為「光子」。

明日主題 : 光是什麼? (6) 光速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 王夕堯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