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2 年 7 月 16 日

什麼是相對論? (16) 牛頓力學中的超距作用到底是什麼 ?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物理學上,一物體不藉任何直接接觸的機械連繫, 而能對另一物體施力的作用,這種作用稱之為「超距作用 (Action at a Distance)」。 牛頓萬有引力和電荷間的作用力都屬於超距作用的最好例子。 雖然如此,但牛頓卻極力反對不藉任何介質的傳遞而能交互作用產生的論調。 為了解釋萬有引力、電荷間的作用力、 磁力等在真空中亦能發生交互作用的現象和機制, 在 17 、18 和 19 世紀的科學家大膽假設各種假想的流體 (例如最著明的發光性以太) , 透過這些流體介質,交互作用力才得以傳遞,就好像液體壓力和空氣中聲波的傳遞情形一樣。 此問題需等到馬克士威完成描述電磁現象的微分方程式後,發現以太存在與否,該方程式都能成立, 他認為這種現象可以用「力場 (Field)」理論 (無機械作用) 來解釋。 經過 1887 年,邁克生 - 毛立實驗 (Michelson - Morley experiment) 和後續的許多探討才得以消除這個超距作用主題的爭論。 上圖說明基於萬有引力的超距作用, 恆星群的運動逐漸形成一個 旋臂星系。 

明日主題 : 什麼是相對論? 伽利略變換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 王夕堯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
本網站由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科教處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