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2 年 5 月 10 日

認識銀河系 (2) : 銀河系的旋臂結構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我們所在的銀河系是一種 漩渦星系銀河系 主要結構是由中央的巨厚部分和四周的圓盤旋臂部分所組成。 銀河系螺旋盤面直徑約為 10 萬光年。依照精密的測量推測, 已知銀河系的中央巨厚部分之半徑約一萬光年, 最厚處約 1.6 萬光年,而且至少有四條螺旋臂, 旋臂之間約有五千光年的距離並且個有分支, 如太陽似乎就位於一條過去稱為獵戶座螺旋臂之內側, 距離核心約 3.5 萬光年遠。 到底銀河系螺旋臂是如何形成的呢 ? 為什麼銀河系外緣的恆星都能夠繞行的如此地快 ? 會不會是有黑暗物質的作祟 ? 近來透過哈柏太空望遠鏡對於 NGC 4414 大旋臂星系內部星際塵埃的觀測,才逐漸揭露其奧祕。 除了觀測到數百萬顆亮星和暗的塵埃在強大重力作用下,形成對稱於中心快速地環繞的渦漩結構, 以及在旋臂的分支上佈滿了這些稠密的毛絨狀星際塵埃,又見到了一些灰暗的恆星正被這些星際塵埃所籠罩, 形成 NGC 4414 大旋臂星系內部星際塵埃運行的重大機制。 這些肉眼所難見著的星際塵埃會不會又要生成其他星體 ? 還是它們會和黑暗物質有某些關聯呢 ? 科學家相信必需有大量我們尚未觀測到的 「黑暗物質」存在,方能呈現如此大的重力, 使得這些稠密的毛絨狀星際塵埃快速地繞行其對稱的中央形成渦漩,且能夠維持住旋臂的結構、甚至於整個星系。 上圖是銀河系側面布滿大量螺旋臂星際塵埃的照片。

明日主題 : 認識銀河系 (3) : 大麥哲倫星雲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 王夕堯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
本網站由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科教處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