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1 年 8 月 22 日

光學望遠鏡的演進 (6): 1826 年,夫朗和婓 — 建造了一座精巧時控台座的追蹤星體望遠鏡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德國透鏡製照者夫朗和婓(Joseph Fraunhofer,1787 - 1826) 造了直徑 25 公分的透鏡及精巧時控台座可追蹤星體移動的望遠鏡。 (東漢時《約西元前一百多年》張衡 已建造『水運 渾象』, 西元 723 年一行梁令瓚造 『水運 渾天』都具備可追蹤星體的功能)。 這項時控裝置可追蹤穿越天空的星體, 使得天文學家能繪製出天空星群分布的 天體圖, 清楚顯示形成銀河系的串列星群。 上列左圖是弗朗哈佛所製造的精巧時控台座可追蹤星體移動的望遠鏡。 上列右圖是精巧時控台座中所用的 Shuckburgh 赤道儀。 你知道弗朗哈佛的時控台和張衡的水運時控台原理上有何差異嗎 ? 發明『富可擺』以驗證說明地球有自轉運動的富可 (J. B. L. Foucault,1819 - 1868), 將其依據富可擺不隨地球自轉而改變其運動方向的原理應用於天文星體的觀測, 也就是使望遠鏡可不隨地球自轉,而使觀測中的星空彷如靜止般的在望遠鏡裡呈現, 在 1845 年起開始富可和他的同伴利用這種拍攝太陽, 發現太陽黑子以及太陽的自轉現象。 在 1858 年的一次日食過程中又成功地拍攝出太陽盤面的特殊結構

明日主題 : 光學望遠鏡的演進 (7): 1845 年,威廉•巴森茲 — 首度描繪螺旋狀星雲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 王夕堯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TPU 國立台北大學)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
本網站由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科教處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