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1 年 6 月 18 日

白矮星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太陽當無法再進行所有可能的核融合反應時、它也就無法再大量地供給四周穩定的光和熱時, 它的下場可能就是一顆靠著核融合後殘留的能量餘溫持續散熱的「白矮星」。 一顆類似太陽大小 質量的恆星, 它會在赫•羅圖 (H-R diagram) 的主序帶上停留約百億年,其間它會 穩定地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能反應而產生大量的光和熱, 造就出向外擴散的力量足以抵擋住向內的重力,而維持外觀的平衡狀態 (現在的太陽正處於此狀態)。 直到氫的數量過少而使得「氫融合成氦」的能量不足以維持住穩定平衡的狀態, 接著在星球內部的塌縮、體積變小促使較高原子序元素的融合反應產生, 也就是它離開了主序帶的停留,進入「碳氮氧循環」核能反應的變星階段。 此時星球的外觀充滿著快速擴散的氣體,氣體因著擴散逐漸降低了它們的溫度而呈現 「紅色」的低溫特徵, 如此外觀巨大呈現泛紅的星體被稱之為「紅巨星」 (預計太陽成為紅巨星的晚期可能地球會被此種氣體所籠罩)。 當低溫泛紅的氣體散去後,裸露出原來星球內部的核心密緻組成,這類的星體是靠著自體殘留體溫散熱發光, 我們稱它為「白矮星」。上圖許多圈圈所標示出來的都是逐漸在冷卻中的白矮星, 待它們體溫逐漸散失而亮度逐漸變暗成為「黑矮星」,也就再也不易被觀測到了。

明日主題 : 棕矮星
前一天主題 天文學名詞解釋 每日主題庫、主題分類介紹 天文展演教學模型、天文教學媒體製作、遠距遙控觀測模擬、展示場展覽介紹 天文學基本認識、天文觀測活動、九年一貫天文輔助教材教案、天文史哲介紹、動手作天文等教育活動 主題課程、Q&A、天文新知介紹、遠距天文教學輔導、FAQs、數理與自然探究 天文相關網站 E-mail 給主編、提問題和看法、與 AEEA 互動 後一天主題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NMNS) 、 王夕堯 (NMNS)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

本網站所有圖片未特別聲明者,都是取材自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網頁 ,請勿作商業用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