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 4 月 17 日
中國超新星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宋史˙仁宗本紀》上寫著:
「嘉祐元年三月辛未(1056 年 4 月 5 日),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1054
年 7 月 4 日),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至是沒。」
意思是人們看到這顆超新星爆發於 1054 年 7 月 4 日,位置在金牛座
ξ 星附近,最亮時有 23 天在白天就可見,直到 1056 年 4 月 5 日,肉眼才無法看到它。根據
這些記錄 ,
畫出來的光度變化曲線,
和近代天文學中所得的超新星光度變化曲線相當一致。而且在這顆超新星出現的位置上,目前觀測到
「 蟹狀星雲 」。
1968 年,更進一步地,在此蟹狀星雲中心發現了一顆短周期的
波霎
(高速旋轉而兩極強烈輻射的中子星)。
所以我國對於此顆超新星的記載,成了近代驗證「恆星演化理論」在晚期成為中子星的有力佐證。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NMNS) 、 王夕堯 (NMNS)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