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1 年 3 月 28 日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中國古代對宇宙是有著什麼樣的看法?舉例來說,戰國時期的荀子在【天論】的起頭就說: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也就是說自然界是按其本身規律運行不斷的, 不論是仁君堯還是暴君桀都影響不了它,天文現象和政治無關。另外,管子【宙合】篇說: 「宙合之意,上通於天之上,下泉於地之下,外出於四海之外,合絡天地以為一裹。」 「是大之無外,小之無內。」,白話來說是:「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統稱,它向上直到天的外, 向下直到地的裡面,向外越出四海之外,好像一個包裹把我們看得到的物質世界包在其中, 但是它的本質在宏觀和微觀方面都是無限的。」。除了這兩位先賢的想法外,中國古代對天地的基本看法, 主要的有「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三種。上圖就是解釋渾天思維的渾天說模型。 在古代,『渾』字有圓球的含意。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形狀像蛋殼,出現在天上的星星是鑲崁在蛋殼上的彈丸, 而我們的地球則是蛋黃,人們是在這個蛋黃上測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因此,把這種想法稱為「渾天說」, 而觀測天體的儀器叫做「渾儀」。 目前在國立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與技術廳 中有渾天儀的展出。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或
陳輝樺 (NMNS) 、 王夕堯 (NMNS)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