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1 年 3 月 27 日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窺管或窺衡是我國古天文觀測中極重要且特殊的設施, 它位在依據渾天說研製而成的渾天儀正中央, 扮演著整個觀測儀的靈魂組件,它相當於現今的天文望遠鏡。窺管原本可能僅是根銅管, 但由於管璧會反光而造成觀測的不便,但該怎麼辦呢?是該讓近端(目鏡處)較寬? 還是該讓遠端(物鏡處)較寬?是該使用圓筒管?還是使用方形管? 為此原因發展出了除兩端外空無一物的「窺衡」,而免去了星光在管璧上反射所帶來的困擾。 元代郭守敬這種除去管子結構的窺衡觀測裝置,至少比公元 1659 年, 惠更斯以框架吊透鏡省略受風影響的長焦距望遠鏡筒之構思早了三百多年。除此之外, 郭守敬還在窺衡的兩端加裝「十」字裝置,來增加觀測的精準度, 這就是現代精密望遠鏡中加裝「十字絲」的鼻祖。上 圖左上角的窺衡和圖右下方惠更斯以框架吊透鏡省略受風影響的長焦距望遠鏡筒。 目前在國立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與技術廳中展出。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NMNS) 、 王夕堯 (NMNS)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