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1 年 3 月 24 日

中國古天文觀測儀器 (3) : 渾象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公元前 70 至 50 年間 耿壽昌有「渾象」的創製,它是一種教學、表演天體視運動的儀器; 它是將日、月、二十八星宿等天體以及赤道、黃道都繪製在一個圓球面上, 能使人們不受日夜時間、陰雨天候的限制,隨時瞭解當時的天象。 渾象不但位置精準不差,補足肉眼無法觀測的空白,況且能幫人們直覺地、抽象地理解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 公元 132 年,張衡用水的力量發動齒輪系統,穩定帶動渾象轉動,創製「水運渾天儀(象)」。 上圖是目前仍置放於北京古觀象台上的清製「天體儀」(渾象)。 渾象上列二十八宿周天度及紫微垣,以裝載於木櫃上;樞軸貫於其中,終日總是半面渾象出於櫃面, 北極出地 35 度多 (為當地緯度) ;南極入櫃中。渾象杠軸正中置之不動以象 (表示) 天心, 除天心 (北極) 外諸星皆隨渾象運轉以示列宿天左旋。 目前在國立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與技術廳中的水運儀象台中間層展出。

明日主題 : 中國古天文觀測儀器 (4) : 簡 儀


< 詞彙 | 日誌庫 | 展示 | 教育活動 | 深入探討 | 相關網站 | 有話要說 | >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NMNS) 、 王夕堯 (NMNS)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