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A 天文教育資訊網

上網探索宇宙的好選擇 ! Activities of Exhibition and Education in Astronomy.

2001 年 3 月 22 日

中國古天文觀測儀器 (1) : 渾儀

提供者 : 陳輝樺 (AEEA 小組 , NMNS )

說明: 在古代中國,『渾』字有圓球的含意。 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形狀像蛋殼,出現在天上的星星是鑲崁在蛋殼上的彈丸, 而我們的地球則是蛋黃,人們是在這個蛋黃 上測量日月星辰的位置。因此,把這種想法稱為「渾天說」, 而觀測天體的儀器叫做「渾儀」。 許多人相信渾儀發明於戰國時代(公元前四世紀), 而在漢武帝時(公元前 104年)有洛下閎造渾儀的記載。 渾儀基本結構只有三環(子午環、赤道環和赤經環)和一窺管組成, 可看出當時天文觀測知識與技術已相當可觀, 不但已略知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變化情形(地球斜傾角度), 並已會運用「經度」和「緯度」的座標概念。 上圖是 目前仍置放於紫金山天文台的明製「渾儀」。 渾儀結構為內外兩層功能不同的儀器組成。 其外層是固定不動的六合儀,由子午環 (天經) 、地平圈 (地渾) 、赤道圈, 即天經與地渾連結而成。內層為可繞極軸東西向轉的四游環和可南北轉動的窺管 (望筒) 所組成。 目前在國立自然博物館中國科學與技術廳中的 水運儀象台頂層展出。

明日主題 : 中國古天文觀測儀器 (2) : 圭表


< | 詞彙 | 日誌庫 | 展示 | 教育活動 | 深入探討 | 相關網站 | 有話要說 | >

作者與主編 : 陳輝樺 (NMNS) 、 王夕堯 (NMNS)
諮詢服務: 陳輝樺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王夕堯 (NMNS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蘇明俊 (NKNU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教所)